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
一個平臺“鏈”起187家上下游企業
通過“云租賃”生產設備和車間,中小企業的生產能力大大提升;通過組團式拼單采購,單家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成本降低約6%……棗強復合材料產業集群是河北省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去年底,立足當地復合材料產業發展需求,衡水聯通聯合棗強復合材料協會會長單位恒潤集團打造了“復合材料共享智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以下簡稱“共享智造平臺”)。通過集采共享、制造共享、服務共享、創新共享,當地上百家復合材料加工企業“鏈”在一起,上下游企業從單打獨斗變為協同作戰。
6月15日,河北新創玻璃鋼有限公司的采購負責人武文生登錄共享智造平臺,發布采購需求。“以前采購原材料通常都是根據接到的訂單小批量多次采購。現在,有了共享智造平臺,我們可以跟其他有共同需求的企業一起拼單。”武文生說,入駐共享智造平臺以來,公司原材料采購成本降低了約6%。另外,通過制造共享功能,企業生產效率提升10%以上,單位產品成本降低約4%。
“傳統模式下,中小企業因采購量小面臨議價劣勢。”衡水聯通技術負責人張丹妮說,共享智造平臺通過整合上百家企業的采購需求,形成萬噸級采購大單,實現規模效應,從而大大提升議價空間。目前,各大原材料供應商在共享智造平臺已上線126個復合材料細分品類,通過平臺達成的集采交易已有1026筆,訂單額超4226萬元。
張丹妮介紹,在共享智造平臺搭建過程中,衡水聯通發揮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構筑5G專網、云平臺等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以數據為紐帶,整合各方資源,實現產業集群從原材料采購、高端設備調用到訂單協同、研發創新的全流程貫通。目前,平臺已入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87家。
產品檢測周期長、技術人才短缺、研發能力薄弱……一些中小企業受限于自身設備、技術和創新能力不足,生產的產品品質不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
恒潤集團聯合多所院校、機構共建的河北省復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擁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資源。這些資源通過共享智造平臺進行整合后,已形成1.7萬人的“人才池”,為入駐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目前,通過專家在線指導、直播授課等形式,平臺累計為入駐企業開展了3682人次的技術培訓。平臺還面向入駐企業開放了11個實驗室及53項核心專利技術文檔庫,涵蓋材料研發、工藝優化等關鍵領域。
以產品檢測環節為例,此前,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中小企業往往要拿著樣品到專業機構的實驗室排隊檢測。如今,通過技術共享,入駐平臺的中小企業不僅培養出了自己的質檢技術人員,還可以直接租用恒潤集團等企業的檢測設備,3小時內就能出具檢測報告。檢測周期大大縮短,有力幫助企業及時改進產品質量。
共享智造平臺不僅通過共享與協同的模式,打破了企業間的壁壘,讓中小企業“輕裝上陣”,也有效提升了大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
有的企業設備老舊、產能跟不上,面對訂單“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企業訂單不穩定,產線利用率不足……單打獨斗模式下,一些制造企業常常面臨這些困境。
針對這一痛點,共享智造平臺整合棗強縣9家核心供應企業的設備與車間,出租給中小企業,讓閑置設備轉起來。目前,平臺聚合了9家共享工廠、21個標準化智能車間、176臺設備,整體生產能力涵蓋12種產品品類。
登錄共享智造平臺,設備租賃企業信息、共享車間所屬企業、各產線設備的運行狀態、訂單進度等情況一目了然。“為了將企業的訂單需求與共享產線進行精準匹配,我們搭建了智能調度系統,實現對所有共享設備的智能在線調用,方便企業‘按需租用’。”張丹妮說。中小企業通過智能調度系統一鍵發布訂單,系統就可自動拆分工序,將生產任務派發至空閑產線。
目前,平臺已向23家中小企業提供設備與車間租賃共享服務,累計響應736次制造需求、承接生產訂單62筆。
通過構建全產業鏈數字化生態,共享智造平臺為中小企業突破發展瓶頸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未來,衡水聯通和恒潤集團將發揮各自優勢,持續釋放平臺效能,推動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的復材產業新生態加速形成。(方素菊 崔 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