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特約評論員:延跡
6月29日,為期21天的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系列大賽決賽圓滿收官。
本屆大賽以驚人的增長態勢詮釋著“創新磁極”的強大虹吸效應:2700余家創新主體攜3400余項前沿成果同臺競技,其中981家企業團隊的1191項作品突破重圍晉級決賽,較首屆賽事實現參賽規模增長2倍左右、決賽入圍數量近乎翻番。經過激烈角逐,一批具有全國首創意義的原創技術破繭而出,首批120個場景項目即將落地實施,充分印證了場景匯作為河北創新驅動發展標志性平臺的戰略價值。
權威評審鍛造創新“試金石”。科技硬指標與市場認可度的雙重檢驗,是成果轉化的“臨門一腳”。本屆場景匯突出權威性、專業性、市場化導向,實施多維度評價評審。決賽期間,技術專家以技術“硬指標”衡量創新高度,投資機構以投資回報率等“軟實力”預判市場潛力,需求單位以“場景適配度”檢驗落地可能。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等國家部委指導把關,院士專家深度參與,以及十余家全國性行業組織協同支撐,為評審注入更強權威性與公信力。科學公正的評價評審機制,讓兼具突破性、實用性和市場潛力的優秀成果在決賽中脫穎而出,多項技術賽后即獲落地邀約,實現了“以賽促產、以評促用”的良性循環。
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二樓體驗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展示機器人。
場景體驗架設轉化“快車道”。讓技術在場景中的應用可觸可感可及,是加速技術轉化孵化產業化的助推器。與決賽同步啟動的未來城市場景體驗周,以百余項場景為主線展示500多項創新技術,搭建起“需求—技術—資本”的零距離對接平臺。從天上的互聯網到地上的伏羲農場,從AI中醫把脈到能穿越火場快速偵察酷似蜘蛛的機器人,沉浸式場景化的展覽展示,讓需求方直觀感受技術價值,投資方精準評估項目潛力,技術方快速捕捉市場反饋。體驗周結束后的常設展館,更以“永不落幕”的姿態,持續提供展示、對接、交易“一站式”服務。“賽展聯動、展投結合”的創新模式,打通了新技術快速走向市場的通道。
政策支撐構建要素“強磁場”。創新資源要素的高效匯聚,離不開從技術研發到落地的全周期政策護航。本屆場景匯在制度保障、資本賦能、全域協同方面精準發力,構建起科技、產業、金融與場景深度融合的支撐體系:出臺促進場景匯成果轉化落地的專項支持政策,設立專門綜合服務公司;擴大創投聯盟規模,新增20家政府投資基金與市場化投資機構;全省政策、資金、項目、場景等資源加速向場景匯傾斜,匯聚起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當政策紅利、企業動能與資本活力同頻共振,讓技術“評出來”、讓資本“投下去”、讓場景“用起來”的生動局面正加速呈現。
場景匯的實踐證明,唯有以場景為紐帶,構建“政府有為、市場有效、創新有源”的開放型創新生態,才能讓科技之花在場景沃土中結出產業碩果。當一項項前沿技術從比賽現場走向“未來戰場”,這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正以場景為筆、以創新為墨,擘畫出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也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征程貢獻更多雄安智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