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北新聞6月12日電 (王天譯 王喜民)11日,由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河北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的小麥測產專家組,對邯鄲市曲周縣西漳頭村棉麥間作試驗田小麥進行了實打實收現場測產。測產結果顯示,小麥的畝產量達559.3公斤,比去年曲周全縣單種麥田平均畝產高出49.9公斤。
圖為曲周縣西漳頭村棉麥間作試驗田,專家組進行測產前安排部署。 陳雨婷 攝
當日,在西漳頭村棉麥間作試驗田,金黃的麥穗和綠色的棉花幼株穿插排列。專家組遵循規范流程,進行隨機選取測產地塊,測量、收割、脫粒、稱重、測水分等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嚴謹而細致。
圖為曲周縣西漳頭村棉麥間作試驗田,專家組丈量測產地塊。 陳雨婷 攝
經測量,實收面積為8.09畝,凈總重為4468公斤,測定含水量為11.9%。按照國家規定的13%標準含水量折算后,總重量為4524.5公斤,平均畝產為559.3公斤。
圖為曲周縣西漳頭村棉麥間作試驗田棉麥長勢表現。 馮笑宇 攝
“依托河北省產業技術體系,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聯合多家單位集成創新的棉麥套作智能化機械化生產技術,通過科學調整種植密度和時間,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資源,在不減少小麥產量的前提下,增加了棉花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單一作物種植帶來的風險。”河北省第三期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棉花創新團隊邯鄲綜合試驗推廣站站長王寒菊表示。
圖為曲周縣西漳頭村棉麥間作試驗田內聯合收割機在收割作業。 馮笑宇 攝
邯鄲地區素有冀南棉海之稱,棉花種植是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年來,該地區積極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探索新的農業種植模式。2023年在曲周縣啟動的棉麥間作試驗田項目,給當地群眾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斑^去種植棉花只有一季收成,現在采用這種新模式,小麥和棉花都有收成,每畝地能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西漳頭村民任景河說。
據了解,下一步,邯鄲市將以曲周縣為核心,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組織現場觀摩等措施,進一步推廣棉麥間作模式。同時,也將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引進更多新技術、新品種和新的種植模式,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