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為深入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推動京津冀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今年以來,京冀兩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持續深化合作,在糧食生產領域開展多次對接交流,通過聯合技術攻關,全力打造區域糧食單產提升樣板田,為筑牢大國糧倉貢獻力量。
據了解,今年4月至6月,京冀兩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互動頻繁。在一系列高頻次的考察互動交流中,雙方進行業務座談對接,并于6 月正式簽署《京冀合作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聯合攻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兩地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邁入新階段。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四大核心領域深化合作,諸多合作細節已初顯成效。在品種互通方面,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頂尖科研力量,打造3個高產、抗逆、強筋專用小麥品種京冀聯合示范田。同時,雙方建立優質品種共享互通機制,加速優新品種在兩地的應用,為產業升級提供核心動力。
技術互學上,以京冀優質小麥綠色高產種植技術規范、京冀玉米密植水肥精準調控技術規范為重點,凝練集成技術,為糧食生產關鍵環節提供標準化操作指南。
示范共建領域,京冀將在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保定市與廊坊市等核心區域,聯合建立3個高標準技術示范田。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示范田推廣“小麥-玉米”周年高效生產模式,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
此外,雙方還將整合兩地專家資源,組建跨區域技術服務團隊,依托“田間學校 + 線上平臺”雙軌模式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和跟蹤服務。同時,通過支部聯學共建,培育新時代農技青年,為農技推廣事業注入新鮮血液。
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搭建起的這座橋梁,有效促進了京冀兩地的對接交流,形成了資源互補、科技聯動、模式創新的技術合力。下一步,隨著雙方在農業技術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化,區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得到持續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