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孫文賓 牛笑 喬禹銘)6月9日,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雄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大賽”決賽在雄安新區場景匯科創園開賽。首日農業智能裝備賽道將決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21項,標志著我省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第二屆未來之城場景匯“雄安智慧農業技術大賽”決賽路演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孫文賓 攝
本次大賽由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組委會主辦,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承辦,吸引了來自國內外211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100項頂尖作品同臺競技。作為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11項大賽的開篇之作,大賽以“科技創新驅動 發展智慧農業”為主題,設置農業智能裝備、智慧農業創新創意、設施種植技術三個賽道,聚焦大田作物和設施農業生產中的信息感知、智能決策、精準作業等核心痛點。大賽自2024年12月啟動以來,共征集到涵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211項先進作品,其中省外103項、國外4項,基本囊括國內外智慧農業前沿成果。
未來城市場景體驗周打造的智慧農業展區。喬禹銘 攝
大賽得到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指導,中國作物學會智慧農業專業委員會提供技術支撐,邀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機構專家組成評審團。賽事籌備期間,組織召開對接推介會,赴浙江、江蘇等地與農業智能裝備、智能決策、精準作業等領域龍頭企業團隊面對面洽談邀約,吸引農芯科技、南京農科院等行業龍頭單位參賽,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專家賦能”的模式,有效提升了賽事的專業化水平和行業影響力。
未來城市場景體驗周打造的智慧農業展區。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孫文賓 攝
決賽期間同步舉辦未來城市場景體驗周,在智慧農業體驗區通過實物展示、模型演示、視頻互動等方式,展示智慧農場管控、水肥一體化、全產業鏈應用等6個場景、40多項參賽作品。重達10余噸的無人拖拉機與僅拇指大小的智能農業芯片形成鮮明對比,智能采摘機器人實現24小時連續作業,集裝箱式菌菇種植倉、陽臺菜園等創新場景讓觀眾直觀感受技術落地應用的可能性。中國科學院的“伏羲農場”,聚焦“00后如何種地”,全場景展示未來大田農業生產解決方案,并在雄安探索人均3000~5000畝種植模式。
據了解,大賽將持續至6月11日,期間還將同步開展場景打造、產業落地、資本對接活動,邀請河北上市股權投資基金、農銀金融資產投資、雄安產投基金等機構與參賽團隊面對面交流,推出24個智慧農業場景需求,組織全省各地市農業農村部門、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等與參賽團隊開展專項對接,推動形成“比賽-展示-投資-應用”閉環生態。隨著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加速推進,大賽正成為吸引全球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的重要平臺,為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雄安方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