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唐山6月8日電(宋文浩)8日上午,“河北省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在唐山曹妃甸區舉辦。活動中獲悉,自2019年系統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以來,河北累計修復海草床面積938公頃,海草覆蓋度顯著提升,生物多樣性指數同比提升42.3%,形成“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立體生態系統。
圖為活動現場。 陳曉雨 攝
6月8日是第17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8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宣傳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日活動由河北省自然資源廳主辦,活動現場播放了海洋日公益廣告片,并開展海草床主題現場科普講解。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和潛在的經濟價值。據了解,曹妃甸海草床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的鰻草海草床,總面積4427公頃。近年來,受陸源污染、漁業活動、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曹妃甸海草床呈局部退化趨勢。
圖為修復后的海草床。 朱鵬濤 攝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自2019年開始系統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構建了海草床全流程多要素修復技術體系,攻克海草床裸斑區底質修復工程難題,并通過構建海草床長效管護機制,部署海草床智能監視監測系統,實時監管修復區人類活動。通過開展“法治管控、科普宣教、社區共護”行動,減少人為干擾,引導漁民群體從“資源索取者”向“生態守護者”轉型,保護了海草床修復成果,讓海草床在自然狀態下逐漸恢復,不斷提升藍色生態屏障功能。
圖為海草床智能監測平臺。 于立峰 攝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光程表示,“曹妃甸海草床的保護修復,對于我國海草床生態資源保護和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推動本地區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天,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發布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曹妃甸海草床生態保護修復案例成功入選。(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