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梅
“雄安新區用真金白銀表達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這份支持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保障,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北京疏解企業負責人、“90后”青年柳興的一句話,道出了無數青年創業者對雄安新區支持青年干事創業推出一系列貼心服務的感激之情。雄安新區設立以來高度重視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堅持以服務青年創業促進城市發展,吸引青年人才加速聚集雄安。
黃玉強查看道路病害自主巡檢無人機運行情況。 新華社發
雄安新區一家青年人才驛站(酒店)的外景。
“方便快捷又溫暖”
5月10日,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靳文藝來到雄安應聘容城縣一家單位,不到3分鐘,順利辦完了免費入住雄安青年人才驛站的手續。
“關鍵小事解決得方便、快捷又暖心,真是妙不可言!”靳文藝說。收到筆試通知書后,她在雄安人才智慧服務平臺提交了入住申請,平臺自動為她安排了距離筆試地點最近的人才驛站——唐杰·福臨酒店。“住宿環境非常好,智能家電、共享辦公空間和24小時智能管家,服務一個不少,從驛站走路到公交站也就三五分鐘,交通非常便利。”
2023年雄安新區發布實施“雄才十六條”,為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了雄才卡。其中包括設立青年人才驛站和雄才會客廳等,支持人才到雄安應聘享受免費入住等服務,吸引青年人才到雄安創新創業。
在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中,雄安新區公布了第三批6家青年人才驛站上線,至此,雄安新區青年人才驛站達14家;推出第二批13家雄才會客廳,截至目前,雄才會客廳數量達18家。
從今年起,雄安新區青年人才驛站將服務對象由應屆畢業生擴展至本科及以上在校生,以及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畢業生;除求職應聘者外,還包括來雄安研學游學、參加創新創業賽事的人才。另外,青年人才驛站免費住宿累計時長從7天延長至30天(晚),為青年人才深度考察雄安創業環境提供充足住宿保障。
5月20日晚,作為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之一的“星河與你篝火狂歡夜”蒹葭系列青年聯誼活動甜蜜開啟。蒹葭系列青年聯誼活動是雄安新區推出的“紅娘”服務活動,成就了不少新家庭,助力青年人才從一人疏解實現全家疏解、扎根雄安,與雄安新區共成長。
“敢于給年輕人壓擔子”
作為雄安國創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先進光源研發總監,柳興已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并決定扎根在這片熱土上。
來雄安之前,專注于高功率光學增益腔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的柳興,在清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搭建了國內功率指標最高的高功率光學增益腔。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意識到自己多年研究的高功率光學增益腔,正是熱核聚變、精密探測、新型光源等體系當中至關重要的核心部件。在他博士后出站時,他看到雄安新區推出一系列招才引智的服務舉措,毅然決定來雄安發展。
“雄安新區敢于全周期培育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敢于給年輕人壓擔子,這是我看好雄安的關鍵因素。”柳興說。
“初到雄安籌備實驗室時,我們團隊全程盯在工地上,與施工人員摸爬滾打在一起。”柳興說,由于實驗室的特殊性,需要同施工方進行深入對接,反復核對。在雄安科學園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下,團隊對施工質量、施工工藝做到了嚴格把控,確保了每個環節都符合設計要求。最終,高質量建成了450平方米的國際先進光學實驗室并順利投入運行,填補了雄安新區光學實驗平臺的空白,并且有效保證科研項目的穩步推進。
“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我們聯合清華大學對高功率光學增益腔進行了技術攻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柳興說,正是因為有了雄安新區高質量服務環境,他才夢想成真。因此他決定扎根在這片熱土上,為美麗雄安貢獻青春力量。
“輕松創業的感覺太好了”
5月22日,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內,巡飛智能(雄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玉強與技術人員正在討論新的合作項目。滿墻的軟件著作權證書、形態各異的傳感器、自動飛出機艙的無人機……彰顯這家企業的“高大上”。
黃玉強從北京初來雄安時,辦公地點位于容城縣一棟舊樓里,公司創業艱難起步。
2023年,雄安新區創新青年人才服務體制,公司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區獎勵的一筆科創資金,讓公司‘久旱逢甘霖’,創新實力得到很大提升。”黃玉強回憶。
2024年,黃玉強帶領團隊搬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150多平方米的新辦公室寬敞明亮,各類現代化辦公設施、研發設備一應俱全。全鏈條創新布局的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擁有“上下樓就是上下游”集聚優勢,為巡飛智能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通過與上下樓同行溝通交流,黃玉強有了一個又一個創新思路,實現輕松創業。
成功研發出“巡飛智能無人機巡檢管控平臺”,進入低空經濟新藍海。“園區搭臺讓企業直接對話頭部客戶,這款巡檢無人機很快將在雄安新區投用。”黃玉強高興地說,現在只要企業有創新的想法、踏踏實實做研發,雄安新區政府部門、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等單位就來當企業的“引路人”,推著企業往前走,讓企業“輕松創業”,這種感覺太好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