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筑基 智創未來 向新而行——唐山鋼鐵轉型升級紀事
記者 建勛 志遠
走進津西鋼鐵產品展廳,應用鎖扣工藝的熱軋鋼板樁格外醒目。由該公司研發生產的這一產品,應用在深中通道東人工島臨時堰筑段施工,被稱作“定海神樁”。這家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型鋼生產應用基地的企業,正以科技創新撬動鋼鐵產業的高端市場。
唐山因煤而建、因鋼而興,鋼鐵是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大力推動鋼鐵產業由黑變綠、由舊變新、由大變強,以產業向“綠”、產線向“智”、產品向“新”為方向,加快從鋼鐵大市向鋼鐵強市轉變。津西的華麗轉身,只是唐山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產業向“綠”:
低碳發展繪新篇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京津冷軋鍍鋅有限公司、天柱鋼鐵集團……如今,渤海灣畔已聚集了多家退城搬遷的唐山鋼企。加快向沿海布局,為這些鋼企打開了綠色發展新通道。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在“沿海模式”下插上了騰飛的“綠色翅膀”。該公司在皮帶通廊實現物料全封閉運輸的基礎上,還制定了多個科學綠色指標體系和標準,并將研發和優選的先進綠色技術融入新廠區的總體設計中。公司投資近100億元建設環保項目,應用了當今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及130多項世界一流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新工藝新技術,實現了鋼鐵生產全過程的超低排放。
海港開發區的“共享廊道”,水平長度約8公里,內置3條管徑0.5米管帶機,串聯起5家鋼鐵、焦化企業,實現了鐵礦石、煤炭運輸“公轉廊”。相比于國Ⅵ排放標準的柴油卡車運輸,預計每年可減少顆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671噸、15噸、28噸,極大地改善了環境質量。
隨著越來越多鋼企選擇低碳式發展,唐山鋼鐵產業“含綠量”逐漸增加。目前,全市共培育首鋼京唐等國家級綠色工廠19家、省級綠色工廠26家,實現綠色工廠全覆蓋,居全省首位。其中,首鋼京唐公司“無廢”生產模式,經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評定為“無廢企業”典型案例,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鋼鐵企業案例。
產線向“智”:
數字引擎添動能
數字化智能設備“一鍵煉鋼”,煉鋼作業實時畫面和設備運行數據“一屏盡顯”,來回旋轉的機械手臂對樣品“自動化”精準化驗……在天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智能化”細節處處可見。
“我們以退城搬遷為契機,全力推動智能制造戰略工程,實現生產方式智能化、裝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他們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逾80%、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逾55%。
2023年,天柱鋼鐵被工信部等部委評為“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其智能在線監測、數字孿生工廠建設、車間智能排產等10個項目典型場景獲推薦。
技術改造是保持制造業旺盛生命力的關鍵。近年來,我市搶抓數字經濟新賽道,深挖數據要素潛力,把數字屬性、創新屬性嵌入鋼鐵產業,以數智化改造提升產線“含新量”。
首鋼京唐公司應用數字孿生技術,讓過去看不見、摸不著的轉爐煉鋼有了可視化展現,有助于全面剖析煉鋼全過程,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益和精準度;唐鋼擁有國內鋼鐵企業首個覆蓋全生產流程的智能制造體系,通過融合互聯網、大數據、5G等技術,催生高品質鋼鐵產品。
隨著鋼鐵產業企業“智改數轉”步伐不斷加快,智能技術裝備在生產線有了更多集成應用,鋼鐵“智造”場景持續豐富。向“智造”要動能,為鋼鐵產業發展加裝了“數字引擎”。
產品向“新”:
科技創新鑄精品
5月15日,記者走進豐南區京津冷軋鍍鋅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線上正在生產著鍍鋅板。這些鍍鋅板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具有領先水平。而在十幾年前,公司只能生產鋼坯、帶鋼等低端產品。“從只能生產低端產品,到如今企業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我們的蛻變就在于下大力氣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公司總經理王佳良深有感觸。
近日,安賽樂米塔爾新能源軟磁材料項目在唐山簽約落地,津西鋼鐵與全球鋼企巨頭合作,瞄準了新能源賽道。“新能源軟磁材料具有磁感應強度高、鐵芯損耗低、加工性能良好、強度高、耐久性良好等優良性能,主要用于各類電機、發電機、變壓器等,將助力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開發綠色環保的解決方案。”津西鋼鐵相關負責人說,開發高端新產品,他們從未停下腳步。目前,津西鋼鐵已擁有30余種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占比逾70%。
近年來,我市致力于打造高、中、普“金字塔”產品結構,加快提高優質、特殊品種鋼材比重,支持發展高鐵用鋼、汽車用鋼、造船用鋼、建筑用鋼、模具鋼、高速工具鋼、電工鋼、高級管線鋼等高端材料,推動鋼鐵產品向高端化、精品化發展。
唐鋼750兆帕級熱軋傳動軸用鋼產品為國內最高強度級別;首鋼京唐公司突破世界首條多模式全連續鑄軋生產線設計極限,完成0.75毫米超薄規格產品軋制……在唐山,越來越多鋼鐵產品有了“精品”標簽。
產品邁向高端化,得益于科技創新“成色足”。我市堅持以技術升級提升高端鋼鐵產品比例,通過組建唐山鋼鐵應用技術研究院等,實施創新主體增量提質行動計劃,引導鋼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創建研發平臺、引進技術成果、突破關鍵技術,讓鋼鐵既有“產業高原”又有“創新高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