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田園解鎖新玩法,享受愜意的“慢時光”;在古城古鎮流連“打卡”,感受厚重歷史底蘊;在紅色景區緬懷歷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五一”假期,陽光明媚,綠意盎然,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親近自然、踏青賞花、休閑游玩、享受假日美好時光。
為了滿足假日游客出游需求,石家莊市各縣(市、區)深度融合文旅資源,積極推出各類優質文化活動,為游客帶來豐富多彩的假日體驗。一系列新潮玩法,讓文旅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文旅市場活力綻放。
生態旅游受青睞
春夏交替之際,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記者了解到,在石家莊,除傳統熱門目的地外,這個“五一”假期,鄉村游、生態游成了不少旅游愛好者的“心頭好”,大家選擇前往近郊的美麗鄉村或自然風光優美地暢游,享受假期的美好時光。
撒網捕魚、看文藝演出、賞非遺展演、聽民謠駐唱、參加健身賽事……在行唐縣九口子鄉東寺莊村,遠遠望去,水面波光粼粼,四周樹木郁郁蔥蔥,人們坐在沙灘上悠然地享受著湖光山色,欣賞著多彩的假日文化演出。
東寺莊村是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小漁村。近年來,該村借助依山傍水的獨特自然稟賦,引進旅游開發項目,建起了集健康休閑、餐飲娛樂、生態度假于一體的東寺漁村AAA級旅游景區,在綠水青山中帶動群眾增收。
“連日來,我們舉辦了‘慶五一’文藝惠民展演,為游客帶來小品、相聲、快板等30余個精彩文藝節目。”東寺漁村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欣賞節目之余,游客還可以參與當地漁文化體驗活動,通過撒網捕魚、小貓釣魚、甕中捉魚、休閑垂釣等捕魚方式以及參與抓魚比賽,沉浸式體驗捕魚的快樂。
在滹沱河藁城段廉州湖風景區,只見一座座帳篷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湖畔的草地上,帳篷里大家圍坐一起或暢享美食,或欣賞眼前美景,洋溢著一片歡樂氛圍。
“滹沱河真是太漂亮了,我們開著車從靈壽一直開到這里,特別美,感覺一路都是風景。”游客張潔感嘆道,清清河水碧波蕩漾,兩岸的濱河景觀路貫穿東西,方便車輛來往,尤其是岸邊還有美麗的花海景觀,再配上藍天、白云隨風飄動,十分壯觀,真是不虛此行。
近年來,石家莊各地以綠色生態為主的景區不斷涌現,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也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吸引了更多游客去欣賞生態景觀、體驗生態產業、感受綠色生活。
古城勝景醉游人
“五一”假期,石家莊正定古城迎來旅游熱潮,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在古韻悠然的景區中,體驗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
5月3日,榮國府景區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游客源源不斷地涌入府內,在古色古香的宅院里,大家拍照留念、回憶紅樓經典,感受別樣風情,享受悠閑時光。
“我特別喜歡87版的《紅樓夢》電視劇,這次到這兒來還看到了實景演出,很有代入感。”游客張冬梅興奮地說。
夜幕降臨,游客徜徉在旺泉古街,或賞美景,或品美食,好不愜意。燒麥、崩肝等正定特色美食匯聚于此。旺泉古街主打文化特色餐飲服務,提供別具一格的餐飲、購物和文化體驗業態,讓食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了解正定古城的歷史風貌、美食文化和風土人情。
據了解,正定古城特別推出“五一”文化旅游月活動,在假期,打造24項100余場系列文化旅游體育活動,為游客的假期增添更多趣味。
同樣,在鹿泉區龍泉古鎮,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織。烏篷船緩緩劃過老石橋,仿佛游于“江南水鄉”。大戲臺前人頭攢動,正在上演的實景大劇《獲鹿記》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現場早已座無虛席。
而到了晚上,古鎮內更是展現出了另一番迷人的景象,在璀璨燈光的映襯下,兩岸的古建筑更顯韻味悠長、如夢似幻。
龍泉古鎮通過將歷史典故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沉浸式體驗,不僅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讓千年文化在游客的驚嘆與共鳴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五一’假期,我們依托本地文化推出了多部歷史大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假期每天的游客量在3萬多人次。同時我們還在景區各個點位安排了100多名工作人員,為游客提供咨詢、幫扶等愛心服務,增加游客的游玩體驗。”龍泉古鎮·戲劇幻城文化部經理王彥華說。
紅色游持續升溫
今年“五一”假期,石家莊市紅色旅游景點備受青睞,前來瞻仰觀光、緬懷革命先烈,追尋偉人足跡的游客絡繹不絕。
在平山縣西柏坡紀念館,記者看到,參觀游客絡繹不絕。他們或攜家人或邀朋友,趁著假期相約于此,緬懷先烈,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展館內,一件件陳列的文物、一幅幅紀實的圖片,無聲訴說著偉大的革命故事。游客們漫步其中,時而駐足凝視,時而低頭沉思,仿佛穿越時空與先烈對話,在紅色歷史的熏陶中深受觸動。
“歷史需要傳承,今天我們特意帶著孩子過來,就是為了讓他們懂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讓他們知道先輩的努力。”游客趙杰說。
在正定縣高平村地道戰遺址,游客們戴著頭盔,躬身進入地道,沿著彎曲神秘的路線緩緩前行,充分感受著革命先輩的抗戰智慧。
高平村是電影《地道戰》里高家莊的原型村,抗日戰爭時期,該村群眾動土十余萬方挖通了30多華里的地道,打響大小戰斗50余次。
“我們以地道戰紅色資源為核心,對630米的地道戰遺址進行了維修保護,開發了地道戰相關游覽項目,大家在這里可以接受紅色教育,體驗特色旅游。”高平村相關負責人介紹。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