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有65萬多戶民營企業注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攝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只需要在一款手機App提交申請, 不用跑銀行、不用填寫紙質材料,就能快速地獲得貸款,還可以進行信用修復,這在河北已經變成現實。
對于眾多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民營企業來說,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發展中的難點。而自2023年8月上線以來,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已有65萬多戶民營企業注冊,貸款投放5.8萬戶、金額782億元,同時還幫助17037家民營企業修復信用28938條。
多方聯手提供個性化融資服務
2月14日,雞澤縣小寨鎮的趙先生向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的工作人員咨詢如何注冊。他經營著一個五金門市,聽說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方便地貸款,就下載、安裝了App,在工作人員線上和電話指導下,趙先生順利完成了注冊。
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是由河北省工商業聯合會與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金融機構以及省稅務局等單位合作打造,省、市、縣三級工商聯協調聯動的數字化組織體系和民企服務體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特別是以信息化、數字化提供信用服務融資,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河北拓達車門有限公司通過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獲得貸款。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攝
河北拓達車門有限公司的財務主管崔浩介紹,他在系統上直接輸入公司名字和法人信息,提交后就測算出企業擁有的貸款額度。點擊申請,系統直接推送給銀行,銀行的客戶經理馬上就主動對接企業,從申請到放款只用了三天。
“我們主要為客車、公交車企業配套車門系統,客戶包括宇通、 金龍、中通、 北汽福田等知名車企。去年以來,我們的訂單不斷,資金需要量增大。在朋友推薦下通過數字工商聯平臺申請了信用貸款,流程少、到賬快,首批用了100多萬元,今年根據訂單情況還可以隨時取用 。”崔浩說。
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癥結在哪里?河北省工商聯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趙景超認為,首先是民營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抵質押品,在傳統信貸模式下獲貸難;再就是部分企業自身經營管理規范化程度不高,無法提供有效的經營情況證明;三是一些民營企業的信用意識和信用狀況參差不齊,影響其獲貸能力。

平臺工作人員隨時接受民營企業咨詢。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攝
從傳統的貸款方式來說,中小企業存在的劣勢明顯,獲取銀行授信的條件高、流程復雜。而數字工商聯平臺依托科技和大數據,精準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產品,實現“線上+線下”融資服務,為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賦能。
“企業登錄平臺后,點擊‘我要貸款’,然后使用貸款測額功能,就可以了解自己可以貸到多少款。這個功能依托金融機構數據,結合企業工商、納稅、社保、電力等經營數據形成一個五維雷達圖,為企業精準畫像建模,通過模型測算出相應的授信額度,在線反饋,解決企業融資難題。”趙景超說。
記者了解到,在線測額是在經企業法人授權后,平臺收集企業相關經營和信用數據,發送給銀行,各個銀行自動根據各自的測額模型測算出相應的授信額度,并通過平臺反饋給企業法人,這個過程由企業法人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在線上實時完成,不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輔助。
趙景超說,通過專屬智能畫像,準確、高效評估企業信用狀況,時間成本、融資成本均大幅降低,融資效率、信貸獲得率大幅提升,300萬元以內貸款實現線上直接審批,沒有任何其他成本。
架起“信用”與“信息”的橋梁
去年底以來,建行河北省分行的工商聯數據貸、農行河北省分行針對個體工商戶的信用貸款產品、河北銀行針對小微企業的工商聯易貸,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開發的特質化產品,紛紛在數字工商聯平臺上線。
“現在平臺提供的金融服務產品逐漸豐富,每款產品都有特色。需要線下認證的,銀行客戶經理會上門服務,我們要求各個銀行制定機制,第一時間聯系企業。”趙景超介紹,這些產品基本是循環類產品,也就是說在授信額度內,隨時使用。比如測額為200萬元,年度范圍內,企業可以自行分期分批使用,只要余額不超過200萬元即可。

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界面。
小微企業與銀行雙方缺乏“信用”和“信息”交集,而數字工商聯平臺的作用就是架起了連接兩者“信用”與“信息”鴻溝的橋梁。
建行河北省分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殷西告訴記者,該行上線的貸款產品九成是信用類,不需要抵押,尤其是工商聯數據貸非常受歡迎,已實現20多萬家企業測額,為5萬多家民營企業提供了770億元的貸款服務。
“小微企業在平臺線上進行貸款測額后,我們的工作人員就與他對接溝通,并推薦企業最近的銀行網點,直接提供咨詢、服務。”殷西說,從現在情況看,因為貸款企業基本是小微企業,戶均貸款100多萬元。而300萬元以下的都是通過線上放款,不需要上門簽署協議。
數字工商聯平臺不僅讓更多小微企業快捷地獲得貸款,也豐富了銀行發放普惠金融產品的獲客渠道。殷西告訴記者,借助數字工商聯平臺,該行貸款發放的效率明顯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減輕了。 就現有的5萬多貸款客戶來說,有近一半是在該行沒有貸款記錄的新客戶。
趙景超說:“數字工商聯就是各級工商聯提升對企金融服務能力的一個數字化載體,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綜合性的金融服務。下一步,我們會從額度、利率、期限等多個維度綜合評估,與相關銀行緊密溝通,全力推進更有競爭力產品早日入駐,為企業提供更有利的融資產品,還會開發擔保、保函、承兌、資產評估和產權交易等相關金融服務板塊。”
平臺服務功能將不斷完善
因為“未建立班組安全管理制度”,唐山一家電力工程公司的施工隊被應急管理部門處以罰款,產生了輕微失信記錄,對公司后續業務帶來影響。在完善施工隊班組安全管理制度后,該公司工作人員打開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點擊“我要修復信用”,在平臺服務人員幫助下,很快修復了失信記錄。
據介紹,河北省工商聯與省數政局對接,定期導入全省民營企業的失信數據,并通過平臺發放到各市、縣工商聯,市、縣工商聯會同省信用協會對相關數據進行分類梳理,并通知到企業。
數字工商聯平臺技術負責人宋超賢介紹,企業如果有修復需求,信用協會免費提供咨詢服務,準備相關材料,通過數字工商聯平臺上傳,平臺與信用中國和信用河北網站實現了數據聯通,能夠把企業的修復訴求上傳,也能夠接收修復的結果,反饋給企業。據統計,自上線運行以來,“數字工商聯”平臺已幫助17037家民營企業修復信用28938條。
政策咨詢服務也是數字工商聯服務民營企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趙景超告訴記者:“我們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所有的注冊企業標識了相關的標簽,比如行業、規模、經營范圍、注冊地址等等,平臺每天收集整理中央、省、市、縣的各級政策,根據企業的標簽、企業用戶類型、歷史搜索等情況自動比對,精準推送給目標企業用戶。”

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功能不斷完善。
記者看到, 數字工商聯平臺還有一個法律支持功能,企業有法律方面的困惑或者問題,可以直接線上溝通,相當于企業有了自己的法律顧問。
趙景超介紹,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去年2月,省工商聯、省司法廳、省律協聯合組建了包括30名律師在內的河北省民營經濟律師服務團,律師服務團成員單位及律師入駐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為企業在線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和服務。而且這30名律師是按周輪流值班,通過接聽熱線電話和線上問答兩種方式,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各級工商聯是民營企業家的“娘家人”,而數字工商聯平臺適用范圍不局限于工商聯會員,還可為全省的民營經營主體提供服務,包括280多萬家民營企業和600萬家個體工商戶。
記者獲悉,河北數字工商聯平臺相關做法已經被列為全國“網上工商聯”建設試點,并入選2024年度全國助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優秀實踐案例、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十佳案例。
當前,該平臺正在全省推廣應用,并不斷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平臺。衡水市把推廣應用該平臺作為“我為企業辦實事”的重要內容,組織了一系列培訓對接活動,助力解決民營企業資金需求常態化問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