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穩外貿穩外資。
本臺今日(1月21日)起推出全媒體系列報道《外貿新勢力》,記者深入外貿企業一線,探尋他們謀創新、提品質、拓市場的"出海"微實踐,首篇走進唐山開平,看企業如何闖世界、獲商機。
泰晤士畔的下午茶,經典美劇的優雅餐,您一定見過。但餐桌上的一件件瓷器,您未必有深入了解。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谷琳:
"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我身邊這些琳瑯滿目的瓷器,這12個字,形象概括它們的優良品質。其實我這里還有一組數據,"60%"。您知道嗎,中國每出口十件骨質瓷產品,就有六件,來自河北唐山。
這家日用陶瓷生產企業,平均每三秒下線一件陶瓷產品,銷往歐美、日、韓、中東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打開一個又一個國門的"鑰匙"是什么?在負責人的微信朋友圈,記者找到了線索。
唐山隆昌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樹生:
你看我這朋友圈里邊,最多的就是我參加境(內)外展覽的一些照片。像我們傳統的外貿企業,主要都是通過線下的這些展覽來獲得客戶,你像我們企業百分之五六十的客人都是通過展會來獲得的。
一場展會,參展企業眾多。以2024年秋季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為例,線下參展企業超過了3萬家。憑啥這家企業能在短短幾天贏得客戶和訂單?秘密就在這些產品上。
唐山隆昌瓷業有限公司開發總監 王紅霞:
日常我們新品的開發每個月也就是3到5類,展會之前我們會加大開發力度,做到8到10類吧,每個品種大概是100件左右。
這個數字放在幾年前,是零。這家陶瓷企業有著21年外貿經驗,一度以代加工為主。小到一個杯碟,大到一只湯碗,設計、市場這首尾兩端,全部都由國外客戶說了算。
唐山隆昌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樹生:
企業只是賺取中間的加工的利潤,舉個例子來說,正常的一只杯子出口1美金,那在國外的市場售價就達到了10美金, 10倍的(價格差)。
逆風翻盤,必須創新。企業從造型、設計開始,更新異形碗、雙面浮雕等工藝,讓新品保持穩定增長;同時瞄準創新源頭,從原材料端入手,歷時三年研發出以烏蘭茶晶石為主要原料的全新瓷種。
唐山隆昌瓷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張春麗:
這些都是我們制作茶晶瓷的這個原材料,你別看這個盒里這么少,其實我們這么多小樣是在1000多種原料里選出來的,原料選定之后,我們還需要確定配方中使用的比例,從0到1的這么一個過程。
耐磨、耐熱、耐污的茶晶瓷一上市,就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一年多來,僅這一個品類對企業外貿的貢獻值就超過了10%。
唐山隆昌瓷業有限公司外銷經理 趙宇:
每個月的話銷量達到10萬件,我們也是非常看好這個系列,也有信心能做更多的增量、更多的訂單。
掌握創新產品,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為此,企業還與華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并聯合共建陶瓷產業技術研究院,從材料、工藝等方面合力攻堅。實驗室里,在研的創新項目達到6個。生產線上,成型、修坯、自動化噴釉,各道工序緊密銜接。
唐山隆昌瓷業有限公司生產副總 徐威:
訂單非常飽和,同時要為七八個客戶同時供應他的這個訂單。我們的生產現在已經排到了2025年的這個5月份,日產量都在25000件以上。
2024年,企業研發新品超過200種,出口額超過800萬美元。
唐山隆昌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樹生:
2025年我們還是繼續增加研發投入。創作一些新的產品,多參加國內國外的一些展會,爭取能有一個20%的增長,讓全世界的人民都用上唐山的好瓷。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谷琳:
采訪過程中,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家企業的"內外兼修"。對外,企業充分用好國家和河北組織的各項展會,主動從展臺上找訂單;對內,在產品研發上做創新,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攀升,讓客戶愿意下訂單、主動談業務。這一"內"一"外",讓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底氣十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