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京津對接,聯合打造“機器人+”產業園;以京冀曹妃甸、津冀蘆漢兩大協同發展示范區為龍頭,吸引京津產業“組團式”進駐;發揮唐山場景資源優勢,促進京津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應用……近年來,我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深化京津冀產業協作,育鏈群、聚資源、優生態,區域配套更加緊密,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
培育重點產業鏈,提升產業協同發展效能
2023年,京津冀三地共同繪制了氫能、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機器人產業鏈中,依托亦莊機器人產業園、武清機器人產業園、唐山高新區為載體,構建涵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的產業體系,打造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生產制造基地和應用示范高地。三地強化撮合對接、創新攻關、成果轉化,聯合打造“機器人+”產業園,協同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共建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正式在我市高新區啟動。
唐山,這座工業城市,正搶抓有利時機,通過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打造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強勁引擎,加速挺進新賽道。
在位于高新區的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特種機器人能上天、可入地,鋼筋鐵骨,機智靈活。該公司打造了國內種類最齊全的特種機器人生產線,擁有特種機器人、煤礦智能裝備兩大產業130余款產品,在多個應用領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2023年5月,由唐山市人民政府與河北工業大學共建的河北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唐山)落地唐山高新區,圍繞產業發展“瓶頸”關鍵技術,開展裝備可靠性設計、機器人裝備集成等技術研究,服務我省機器人產業能級躍升。開誠智能便是其合作單位。
開誠智能在行業內的“高含金量”,是我市堅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具體體現。
我市瞄準機器人基礎和前沿技術,在研發創新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堅持產業賦能,鏈上發力。
位于高新區京唐智慧港的河北第六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北京,是一家提供城市治理和智能制造人機協作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去年2月,搶抓機器人產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時機,第六鏡順利落戶高新區。全流程幫辦代辦、不到一個月時間實現運營,也讓該公司感受到了“唐山溫度”和“唐山速度”。
“唐山我們是來對了。”公司總經理楊勝為說道。
事實證明,第六鏡的落地與我市產業轉型實現了“雙向奔赴”。
面對唐山工業產業生產線自動化及智能化改造升級需求,第六鏡引入總部“2D+3D”視覺檢測系統、機械臂協作執行等先進技術,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截至目前,該公司已與唐山近30家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涵蓋鋼鐵、水泥、港口、化工、陶瓷等多個領域。
“市場比想象中的還要廣闊,所以我們決定將產線建到唐山來?!睏顒贋檎f,產線建成后,他們將與域內機器人上下游企業開展合作對接,協同賦能全市產業發展。
在協同發展中實現更好發展。我市正加快圍繞上游機器人組件領域,中游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裝配、清潔、巡檢等細分領域,下游機器人系統集成、第三方服務等配套服務領域,加速推動機器人產業集約化、集群化發展。引進中關村信息谷、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流平臺,引入北理工唐山研究院金相實驗室、北交大唐山研究院軟件評測實驗室等創新團隊,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完善京津冀構建研、產、銷、學、用的協同產業生態。
多重資源賦能,京津產業轉移“組團式”進駐
焊花飛濺,打磨聲此起彼伏,車間內有序碼放著許多長短不一、粗細不同、曲度各異的鋼管。在位于曹妃甸裝備制造園區的巴威裝備制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內,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這是京城機電旗下北京巴威公司打造的高端裝備制造新基地項目,于2020年10月在曹妃甸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10億元。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項目承擔了總部的全部產能,在超臨界大容量、超高參數、超低排放大型電站鍋爐的生產基礎上,大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光熱等清潔環保設備及環保改造業務等領域的核心產品制造。隨著國內清潔能源發電項目的快速發展,自去年8月投產以來,企業訂單不斷。
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多重疊加,讓唐山成為京津企業眼中的“香餑餑”。唐山以京冀曹妃甸、津冀蘆漢兩大協同發展示范區為龍頭,吸引了京津轉移產業“組團式”進駐。
以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為例,其發揮首鋼產業鏈的資源優勢,成功引進巴威公司、首鋼氣體、廈門日上等產業鏈項目簽約、開工、落地、投產,實現產業“抱團發展”。
推動產業“抱團發展”,既要迎合企業需求,也要精準補齊當地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空缺。針對已落戶的26家央企、16家北京市屬國企,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繼續深挖其再投資意向,引導鋼鐵深加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氫能等產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斷聚集。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累計實施京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近300個,完成投資1900余億元;津冀(蘆·漢)協同發展示范區累計實施億元以上京津合作項目172個,完成投資500余億元。
產業承接工作有力有序,重點平臺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我市緊緊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搶抓機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京津項目落地。截至今年10月底,共實施億元以上京津合作項目944項,總投資6000多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近5000億元。華潤二期、中鐵十六局高端裝備制造、首鋼智新、巴威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投產,承接京津疏解轉移項目個數、總投資和完成投資額均居全省首位。加大央國企招商力度,主動對接中科實業集團、中國能建集團、中國華電集團、中國建材集團等央國企,推動中能建綠色甲醇項目、中科生物質制氫項目等一批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大力引進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央企二、三級子公司9家,其中從北京疏解二級子公司2家、三級子公司2家。
做大做強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蘆·漢)協同發展示范區,做優做精高新區京唐智慧港、玉田中華老字號產業園等特色承載平臺,全力打造京津產業轉移高地。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與北京合作設立了曹妃甸產業發展基金和曹妃甸建設投資公司,華電重型裝備制造、中國五礦礦石混配、北京鑫華源智能停車產業制造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各縣區特色產業平臺亮點紛呈,對承接項目優先配置土地、環境容量等要素指標,做到“應保盡保”。灤南大健康產業園獲批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異地監管”政策;高新區京唐智慧港加快建設,微探科技光電智能研發項目、國華科技高端離心震動設備研發生產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
京津研發、唐山轉化,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步伐加快
2024年8月29日,由唐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京津冀(唐山)氫能與綠色低碳創新應用場景發布與供需對接會成功召開。
會上,我市發布了氫能與綠色低碳創新應用場景,謀劃了高效能氫能儲運、氫燃料汽車示范應用、綜合性氫能港口、綠色智慧工廠等8大場景方向;并經過征集凝練形成了氫能重卡高速示范線制加氫一體站建設場景、燃煤電廠碳捕集與利用場景等16項創新應用場景。
此舉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氫能與綠色低碳領域協同創新與產業協作,充分發揮了唐山場景資源優勢,促進京津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三地場景共建共享。我市將持續開展場景清單征集發布與供需對接活動,依托唐山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深入挖掘本地場景資源,創新場景服務體系,優化場景創新生態,吸引京津乃至全國更多新技術成果到唐山轉化應用,賦能產業轉型和城市高質量發展。
京津研發、唐山轉化的協同合作成果在唐山可謂是碩果累累。
近日,位于海港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內的河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平臺傳來好消息,開灤集團與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合作完成了系列聚甲醛纖維制備技術的中試試驗,實現了從煤炭到高端化工新材料的產業化突破。
為了讓科技轉化之路變得更加暢通,由開灤集團組建的化工新材料中試平臺除了建有共享實驗室、共享辦公室、共享中試車間外,還配套有人才團隊、金融支持等,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生產要素保障。
河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平臺負責人李建華介紹:“我們有效延長了從焦化、焦爐煤氣、甲醇、甲醛、聚甲醛這個產業鏈,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相對于原料煤,我們的終端產品比原料煤的價值提高了將近70倍的一個價值?!?/p>
為了加快京津科技成果到唐山孵化轉化產業化的步伐,我市在構建“中試+”等成果轉化生態體系上不斷發力。
今年,開灤化工新材料中試平臺、唐山百川機器人等6家科技成果中試示范平臺入選省科技廳首批支持建設名單,中試平臺清單將重點面向京津推送,吸引京津優質成果在河北中試落地。
此外,我市與京津在科技、招商、人才等領域對接合作不斷深化。今年前三季度共備案“唐山市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重點項目”58個,實現了18個縣區全覆蓋,涉及鋼鐵、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有效解決了一批“卡脖子”技術,促進“京津研發、唐山轉化”,不斷推動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
河青新聞網編輯陳潔|頻道主編姜天群|頻道監制宋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