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令人驕傲的消息傳來!
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中國天眼”脈沖星科學研討會上獲悉
截至2024年11月
“中國天眼”發(fā)現脈沖星數量
已突破1000顆
“中國天眼”
全稱500米口徑
球面射電望遠鏡
英文縮寫為FAST
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
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但你知道嗎?
這個大工程的背后
有著實打實的河北智慧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
參與了這個大工程
并承擔了其中
最為核心的兩大系統(tǒng)——
反射面和饋源艙及艙停靠平臺的研制任務
這些研制任務有多不容易?
↓↓↓
FAST反射面有多大?
FAST反射面由4450個單元構成
每個單元又由100個子單元拼裝而成
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
有30個足球場那么大
據54所技術人員介紹
從2015年7月底第一批面板下線
至最后一個反射面單元成功安裝
這一浩大工程歷時11個月多
薄霧中的“中國天眼”。圖片來源:新華社
要求有多高?
反射面單元
根據在望遠鏡球面中的位置不同
共有將近500種類型
而每個單元最少有100塊基礎面板
分為7種類型
同一類型的面板
雖然肉眼看不出差距
但是卻在形態(tài)、大小上
存在著細微的差距
其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每個面板子單元的生產精度
要求控制在1毫米以內
而每個單元的拼裝精度也要達到毫米級
饋源艙有多重要?
FAST饋源艙重30多噸
由六根鋼索懸吊在空中
是一個集多種技術于一體的
光機電一體化復雜綜合系統(tǒng)
如果說FAST是觀測深空的巨眼
那么,饋源艙就猶如這只眼睛的巨大瞳孔
星空下的“中國天眼”,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7年10月
“中國天眼”宣布發(fā)現首批新脈沖星
這是中國人首次
利用自己獨立研制的射電望遠鏡
發(fā)現脈沖星
截至今年11月
“中國天眼”發(fā)現脈沖星數量
已突破1000顆
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它望遠鏡發(fā)現脈沖星數量的總和
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脈沖星和脈沖星雙星
豐富了脈沖星的種類和數量
對于理解脈沖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未知和未來面前
人類命運與共
令我們自豪的是
“河北智慧”不僅擦亮“中國天眼”
也為“世界天眼”貢獻著力量
全球多方合作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望遠鏡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
是中國參與的
一項重要國際大科學工程
由位于澳大利亞西部的低頻陣列和
位于南非及南部非洲8國的中頻陣列
兩部分組成
SKA天線陣列效果示意圖。圖片來源:SKA官網
中頻天線是SKA中頻陣列的核心設施
作為中頻天線任務的一級承包方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
負責64臺SKA中頻天線的
設計、制造、運輸、集成和調試等
這是一次“前無古人”的設計
此前,國內沒有能夠
完全滿足SKA天線技術指標要求的
設計方案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工作人員說
從2016年開始
他們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中國電科網通院工程技術人員在南非SKA臺址裝配射電望遠鏡天線。中國電科網通院供圖
2023年9月20日
首臺SKA天線
在位于石家莊市鹿泉區(qū)的測試場
完成吊裝
今年7月31日
首批天線從石家莊啟運
經海路送到南非SKA臺址
目前正在組裝和測試
SKA天線陣列建設
即將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作為SKA的核心設備
這些天線將組合成陣列
探索第一代
天體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場等
國際大科學問題
極目星空,步履不停
為河北智慧加油!
為中國智慧點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