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首屆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場景匯讓人們領略到了創新的魅力。你知道嗎,首屆場景匯中很多項目已經落地雄安,讓這座未來之城可觸可感可及。
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就是其中之一。總建筑面積約19.8萬平方米的產業園,正常來說每年會有1.1萬噸的碳排放,但這里卻是零碳園區,它是怎么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零碳建筑并不是不產生碳排放,而是通過碳抵消后的年碳排放總量不大于零。
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雄安公司運營總監徐慧明說:“實現零碳,它這個里面是開源、節流兩部分。開源的部分,包括屋頂太陽能的利用,就是光伏發電,地源熱泵、地底下的地熱的利用,這是外部的可用的這個清潔能源部分。那么節流部分呢就包括的內容就比較多,園區里面,從被動式節能來說,包括我們的被動式節能的整體的設計部分,包括我材料使用的部分。”
作為國家電網的能源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園區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園區級多端低壓柔直環網,讓新能源就地消納,減少交直流轉換過程,提高供電可靠率,實現直流和零碳兩個目標。
看到了吧?在這個示范園區里,樓頂上有光伏,地底下有地熱,再加上我們看得見的保溫墻體和看不見的創新電網,零碳園區就是從點滴細節里實現節能減排。
未來,隨著更多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等領域的示范項目落地雄安,這座未來之城將在綠色低碳道路上持續“碳”索,向著綠色發展城市典范目標大步向前。
來源:冀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