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小村莊逐夢大舞臺!盧龍縣雙望鎮石羊虎村成為全省首個“河北曲藝村”

2024-11-27 10:10:08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盧龍縣雙望鎮石羊虎村成為全省首個“河北曲藝村”

  小村莊逐夢大舞臺

  11月15日,盧龍縣雙望鎮石羊虎村,小小的村莊干凈整潔、安靜祥和。

  在石羊虎村村委會大門口的外墻上,“河北曲藝村”幾個大字格外醒目。“我們是全省第一個‘河北曲藝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田學武說。

  百年舞獅為小村聚魂

  11月15日上午,石羊虎村的小廣場鑼鼓喧天。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上,兩只威武靈動的舞獅在61歲引獅員孫艷萍的帶領下進行舞獅訓練。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變化,兩只獅子時而抓耳理毛,時而舔爪坐臥,時而躍起攀登,時而俯身穿行,時而翹首仰視,時而搖頭擺尾……憨態可掬、妙趣橫生。

  石羊虎舞獅有百余年歷史,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孫艷萍是石羊虎舞獅第四代傳承人孫學豐的妹妹。孫學豐已經76歲,她便承擔起舞獅技藝傳承的重任。

  “石羊虎舞獅表演很有特色,形式新穎、花樣多。表演時,一般是兩只獅子,也可多達十幾只,并有小獅子。大獅子成對出現,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獅。引獅員一般為女性,動作舒展大方,又不失柔美。”一段舞獅練完,孫艷萍在休息時間介紹起石羊虎舞獅。

  石羊虎舞獅的表演動作較為復雜,主要為翻、滾、鉆、跳躍、抖。在動作上,有舐毛、擦腳、搔頭、洗耳、朝拜、翻滾等動作;在技巧上,有“圍墻跑馬”“蛤蟆曬肚”“蜻蜓點水”“獅子登高”“搶繡球”等一系列動作,來表達獅子“喜、怒、哀、樂”的表情、“動、靜、驚、疑”的神態。

  11月15日,石羊虎舞獅隊在排練扇子舞。 河北日報記者 宋柏松攝

  舞蹈的整個過程動作靈活,有鑼、鼓、镲伴奏,以鼓為主。鑼鼓節奏強勁、震人心弦,熱情洋溢、氣氛高漲,具有冀東民間鼓樂的獨特韻味。

  出生于舞獅世家的孫艷萍從小喜愛舞獅,幾歲時就開始學習。“舞獅可以鍛煉身體,玩起來特別開心,有點不高興的事,跳一會兒也就忘了。”孫艷萍說。

  如今,在孫艷萍一家的帶動和影響下,村里很多人都愛上了舞獅。全村170戶485人,可以舞獅的有100多人。石羊虎舞獅隊是盧龍縣歷史最悠久的舞獅隊伍,有隊員50人,精干隊員20人。先后榮獲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首屆京津冀龍獅邀請賽騰躍獎、河北·盧龍第二屆京津冀舞龍舞獅高蹺中幡邀請賽銀獎、河北·盧龍第三屆京津冀舞龍舞獅高蹺邀請賽騰躍獎等獎項。

  2013年,石羊虎舞獅被列為秦皇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石羊虎舞獅隊參加過秦皇島市政府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的表演活動,參加了秦皇島市首屆旅游文化節開幕式、秦皇島市首屆大眾健身節開幕式、老龍頭千禧年盛典、秦皇島市元宵節花會展演、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秦皇島站起跑儀式、秦皇島市第五屆全民運動會開幕式、京津冀舞龍舞獅邀請賽等國家、省、市大型活動,先后被評為“盧龍縣十佳文化名團”“河北省農村文化之星”等稱號。

  11月15日航拍的石羊虎村。 王梓任攝

  多種曲藝之花在小村綻放

  休息一會兒,孫艷萍又和伙伴們一起排練新編的腰鼓舞《張燈結彩》和扇子舞《好運全都來》,這些舞蹈都是他們自己編創的。

  石羊虎村以舞獅遠近聞名。但在石羊虎村,舞獅卻不是唯一的曲藝形式。

  依托“石羊虎舞獅”品牌,快板、京東大鼓、腰鼓、相聲、皮影等多種曲藝形式也在該村開花結果,曲藝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近年來,石羊虎村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曲藝創作和表演活動,先后創作出京東大鼓《京東福地美名傳》、快板《小微權力大管家》等一大批優秀的曲藝作品;創作了歌曲《怡霖之歌》,熱情謳歌經濟發展和城鄉新面貌;成功舉辦各種大型曲藝活動,每年堅持舉辦惠民曲藝演出10余場,致力于弘揚傳統曲藝文化和地域文化。

  為開展各類曲藝活動,村里購買了服裝、裝備、樂器、音響等。2018年,投資近3萬元建起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使村民的各項曲藝活動有了自己的場地。

  2023年7月,為更好推動石羊虎村曲藝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鼓勵基層曲藝人才茁壯成長,進一步豐富百姓業余文化生活,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河北省曲藝家協會將石羊虎村命名為“河北曲藝村”。

  “通過參加各種曲藝活動,老人的身體更加健康。過年過節時搞搞演出,年味兒更濃厚、節日更喜慶。村民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打牌的、打架的少了,村莊更加文明。”田學武說。

  傳承讓小村有了“金”名片

  石羊虎村歷史悠久,因明嘉靖帝乳母葬于此地,墳中埋有石羊、石虎、石人,故名石羊石虎村,后簡稱石羊虎村。

  石羊虎舞獅的第一代創建人孫福,隨父親闖關東時拉起一支舞獅隊伍,在當時的吉林興順西百貨一帶紅極一時。1927年,第二代傳承人孫占東回村組建舞獅隊。1949年,第三代傳承人孫佩組建“解放區舞獅隊”。1970年,第四代傳承人孫學豐帶領本村文藝愛好者組建石羊虎舞獅隊。隨后,孫學豐把二妹孫艷軍、二弟孫學滿、小妹孫艷萍納入舞獅隊伍,繼承父業,成了舞獅隊的骨干力量。20世紀80年代,孫學豐的侄子孫星光對舞獅頗感興趣,小小年紀穿上小獅子服,舞起來有模有樣,成為舞獅隊的中堅力量。

  石羊虎全村耕地面積850畝,以前主要以種植玉米、紅薯、花生等作物為主。2018年,該村“兩委”班子確定“產業塑形、文化塑魂、發展鄉村旅游”發展思路,帶領村民發展黃桃種植。

  2017年以來,石羊虎村積極參與旅發大會、治理飲馬河、調整產業結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舞獅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11月20日下午放學后,在雙望鎮應各莊小學操場上,一堂精彩的舞獅課正在進行。從獅頭的握持方式到身體的協調動作,孫艷萍和隊友劉建國為孩子們一一詳細講解。

  “我是石羊虎村人,從小看村里人舞獅。舞獅看起來簡單,其實里面有好多學問。我想多學些舞獅知識,把這個傳統技藝介紹給更多的小朋友。”該小學六年級學生汪佳哲說。

  石羊虎村的孩子都在應各莊小學上學,該校利用這一資源,定期邀請舞獅傳人到校教學生舞獅。“舞獅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傳統藝術形式,對學生的藝術感知、身體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都有著積極作用。我們將繼續開展舞獅進校園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該校校長王志剛說。

  “我們將以‘河北曲藝村’為新的起點,加強曲藝創作和隊伍建設,更好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創作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曲藝作品。”田學武表示。(宋柏松 孫也達 李碧琦)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 衛
審核:閆振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将乐县| 寻甸| 泾阳县| 邵阳市| 双鸭山市| 大宁县| 江永县| 新竹县| 枣强县| 繁峙县| 根河市| 锦屏县| 渭南市| 缙云县| 乡宁县| 包头市| 搜索| 汝城县| 易门县| 渝北区| 九龙县| 明水县| 沈丘县| 炎陵县| 织金县| 竹溪县| 辽中县| 科技| 台中县| 泾阳县| 柳林县| 永德县| 深水埗区| 枣阳市| 成安县| 吉林市| 丽江市| 太白县| 常熟市|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