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雄安新區雙文社區享趣智匯館,志愿者給雄安容和朝暉幼兒園的孩子們講解植物生長過程。新華社記者 王美祺 攝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題:“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中國城市建設
新華社記者王美祺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保護兒童權利、傾聽兒童心聲、將兒童對于更美好世界的構想納入城市建設與治理,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2021年發布的《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中國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據《中國兒童友好城市發展報告(2024)》,截至目前,中國已有93個城市進入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范圍。到2035年,預計中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超過50%。
作為一座從藍圖到實景的高水平現代化城市,雄安新區設立7年多來,始終堅持兒童友好理念。
“這種泡在水中的華土塊能夠給芽苗植物提供營養,幫助它們長大,是不是非常神奇呀?”近日,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雙文社區享趣智匯館,志愿者正在給21名來自雄安容和朝暉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們講解植物生長過程。
從2023年10月起,享趣智匯館免費開展繪本閱讀、生態種植、非遺體驗、書法學習等各類活動,接待兒童2000余名。
據雙文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艷介紹,這座享趣智匯館以及隔壁的航天科普館,是雙文社區集中打造的兒童活動空間,也是附近幼兒園和小學的第二課堂,孩子們從校園步行五分鐘即可抵達。
在二層雄芽種子展示區,社區居民婁彩霞抱著她一歲半的小外孫,隨著幼兒園的隊伍一同參觀。展示墻上分布著豆角、茴香、紅高粱等近20種植物種子。展示墻下方還有兩排恒溫箱,生長著許多無土植物,其中有些才剛發芽,有些已長成10厘米高的綠色幼苗。
11月14日,社區居民婁彩霞(右一)帶著外孫參觀雙文社區享趣智匯館。新華社記者 王美祺 攝
“天暖和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在戶外,冬天冷,我們幾乎每天都來這里,跟著聽聽。昨天才上過早教課,老師帶著講故事、做游戲、唱兒歌,孩子可喜歡了,都不愿意走。”婁彩霞說,自打半年前來這里上課,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有顯著提升。
“社區、學校、家庭是兒童生活中最常見最熟悉的三個場景,兒童成長離不開三方的協作互助。自回遷開始,社區便同幼兒園、中小學校緊密聯動,與有孩子的家庭積極互動,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五方面助力兒童友好發展。”張艷說。
20日,雄安容和金源小學學生來到雙文社區航天科普館參與講解培訓。“火箭靠什么加速?衛星是做什么用的?空間站里有什么?”這些問題,小小講解員們都可以解答。
“航天科普館是學校的科普基地,從今年3月和社區共建開始,每周六都會派兩名學生到航天科普館義務講解,共有30余名學生參與過這項活動。”雄安容和金源小學德育主任李靖玉說,學校還組織了無人機大賽、航天模型制作、太空長廊共繪等多項特色科技活動,為兒童創造多元發展機會。
目前,雄安新區已建立起鄉鎮、社區75所基層“知心家庭學校”,讓學生“以社區為家”,讓家長“以社區為校”,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正向反饋。
去年寒假以來,雄安新區33所中小學校總共開展8期寒暑假免費托管試點服務,參與學生超4.8萬人次,提供100門以上精品課程。此外,新區新建片區還在5所普惠幼兒園開辦了托班,提供180個2至3歲普惠托位,逐步解決雙職工家庭帶娃難題。
這些只是中國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縮影。上海市打造“一江一河”兒童友好濱水空間,廣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繪就公共文化服務新圖景,深圳市兒童友好博覽會賦能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都開始注重從“1米高度”視角制定實施社會政策、健全完善公共服務。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