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報記者 楊虎 通訊員 吳海濤 郭松 馬昊騰
教育、健康和就業等民生工程,如同蓬勃有力的引擎,不僅為民眾生活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堅實支撐,更為社會穩定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深刻改變著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今年以來,圍繞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建設,市發改委積極履行職能、統籌規劃,會同教育、衛健、人社等部門合力推動工程高標準、高質量落地落實,切實解民憂、惠民生,提升百姓獲得感。
義務教育擴容提質,
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11月12日,記者在高碑店市肖官營小學看到,嶄新的教學樓與規范的操場沐浴在冬日暖陽中,充滿生機。這所學校今年9月份建成投用,周邊5個村莊的孩子實現了在“家門口”上學的愿望。
“我是今年9月份剛轉來這個新建的學校,操場非常新,教室干凈明亮,我特別喜歡學校的環境和學習氛圍。”肖官營小學學生羅紫玉說。
學校不僅要規模“擴容”,更要教學“提質”。在組織校本教研、外出培訓活動來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學校還增設了科學實驗室、儀器室等5個專用教室,開設多種社團,助力學生多元發展。
高碑店是2024年我市義務教育擴容提質工程涉及項目最多的地區,目前7個項目已全部竣工使用,增加學位1890個。
“項目主要是圍繞學校的綜合樓宿舍樓和運動場地展開的建設,項目的建成使學校的校容校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使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高碑店市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石佳慶說。
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是每位家長心之所盼。2024年我市投入資金4.02億元,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7所,新增學位7690個。義務教育優質資源的覆蓋面得到拓展,促進了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市教育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將新建學校布局在市區和縣城及周邊人口較多的重點鄉鎮,通過學校建設,全力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主動對接發改財政審批等部門,對教育民生工程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市教育局財務科科長王大可說。
筑牢脊柱健康防線,
護航中小學生茁壯成長
教育資源的優化是孩子成長的基石,而健康則是成長路上的陽光雨露。近年來,隨著青少年學習壓力增大,身心健康備受關注,中小學生脊柱側彎成為了繼近視、肥胖后的第三大健康問題。在保定市康復醫院,每天都有家長帶孩子來做脊柱側彎康復治療。
保定市康復醫院是河北省青少兒脊柱側彎防控基地,近年來,圍繞防控體系建設、青少兒脊柱側彎干預治療等方面,進一步將青少兒脊柱側彎防控工程做精做細。
為進一步降低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程度,減緩脊柱側彎發生率、擴大健康科普率,2023年我市實施中小學生脊柱側彎防控工程以來,共有47家醫療機構和36家防控機構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幫助廣大中小學生“挺起”脊柱,撐起健康。
市衛建委中醫科科長劉猛說,通過全面篩查,干預治療,康復訓練“龍引操”進校園視頻大賽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目前我市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發生率由2023年的2.93%下降到現在的1.41%,做到了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擴容普惠托育服務,
提升“幼有所育”獲得感
孩子健康成長的每一步都不容忽視,無論是身體的健康支撐還是思維的啟蒙培養。在蓮池區蒙童托育園里,兩歲多的小寶寶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唱兒歌、做動作鍛煉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市民張女士表示,寶寶入園已兩個多月,自己此前工作和照顧孩子無法兼顧的問題得到解決,能安心工作了。
托育服務關系嬰幼兒成長,高質量的托育服務是眾多家庭的所需。托育機構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生活照護、安全看護、平衡膳食和早期學習機會,促進嬰幼兒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自實施普惠托育服務擴容工程以來,我市堅持普惠導向,組織托育機構開展標準化建設,對達標并符合相關條件的托育機構進行嬰幼兒補貼,新增普惠托位442個,推動醫療機構與托育機構簽訂訂單服務協議,為托育機構提供嬰幼兒健康管理服務。
市衛健委人口家庭科三級主任科員韓世俊表示,將持續加強托育服務供給,鼓勵托育服務多元化發展,提高托育服務從業人員技術能力,讓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不斷減輕,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有更真切的獲得感。
全面實施就業工程,
開創高質量就業新局面
在競秀區數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里,正在進行一場育嬰員免費技能培訓,30多位學員們在講師的指導下進行按摩、清洗等訓練,姜穎學得格外認真。她說,這是她今年第3次參加技能培訓班了。
這場技能培訓由競秀區人社部門主辦,學員主要是農村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大齡群體。培訓結束后,通過專業機構進行考試,考試合格的學員將獲得相關資格證書。
就業是重要民生工程,今年我市將擴容量與提質量相結合,實施就業幫扶服務,開展“10+8+N”活動,舉辦了918場招聘會,提供31.2萬個就業崗位,創建了49個勞務品牌、38個“零工市場”、462個驛站。截至10月底,城鎮新增就業9.08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市人社局就業促進科科長楊鑫表示,今年以來,我市認真組織實施就業促進工程,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為抓手,不斷完善支持就業創業的工作舉措,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全面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努力開創高質量充分就業新局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