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報記者 孟趁景 劉飛 賈佳 張巍 李歡
11月1日,涿州市刁窩鎮東馮村農田里,青翠的大白菜葉片肥厚,長勢喜人,村民們忙著收割、裝車、出售,一派繁忙勾勒出喜悅的收獲場景。
“今年我們村的大白菜又豐收了,總書記的囑托我們做到了!”穿行田間,不時彎腰按按大白菜,查看敦實程度,東馮村黨支部書記王森難掩內心歡喜。
今年秋季,東馮村種了1000余畝大白菜,預計能收獲1000萬斤,大白菜收購價從去年的每斤0.17元上漲到了今年的每斤0.3至0.4元。粗略計算,全村大白菜可收入三四百萬元,既能豐富群眾的“菜籃子”,又能豐盈村民的“錢袋子”。
蔬菜種植,尤其大白菜種植,是東馮村以及刁窩鎮的特色產業。保障大白菜豐收豐產,涿州市農業農村局將技術骨干分組到重點村。
“我們重點圍繞優良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綠色防控、科學肥水管理、適時收獲等內容,為村民進行技術指導、技術培訓。”涿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劉大俊表示。
去年,涿州遭遇特大洪澇災害。東馮村2386畝土地全部被淹,農作物盡毀。洪水退去,經農業技術專家檢測,土地墑情不錯。全村立即搶抓窗口期,全力復耕復產,8月下旬搶種大白菜、娃娃菜,10月下旬又播種了冬小麥。
同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這里察看冬小麥和大白菜長勢,他指出,農業生產是災后恢復重建的重要方面,不僅直接關系家家戶戶的收入,也關系國家糧食安全。要繼續抓緊修復災毀農田和農業設施,加大農資供應保障力度,加強農技指導,組織安排好今冬明春的農業生產,爭取明年有個好收成。
“總書記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遭了災誰心里也不好受,但有黨和政府支持著我們呢,得努力往前走向前看。”村民王慶,今年收完玉米后種下的冬小麥,已有十幾厘米高,一眼望去綠意綿延,“看,這不希望就來了。”
村民們的心情,王森體會深刻,總書記來過之后,他能明顯感覺到,全村人更有干勁兒、更有信心了。
如今,蓬勃的希望在東馮村層層鋪陳。
“看見前邊的市場了嗎?去年被沖毀,今年又重新建了起來。”順著王森手指的方向北望,東馮村蔬菜批發市場內車來人往,有買有賣,好不熱鬧。在這兒,村民們可以將收獲的大白菜、大蔥等農作物就地銷售,既方便又能有效降低運輸和儲存成本。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東馮村加速落地落細。
由包村干部聯系愛心企業為東馮村援建的400平方米冷庫,如今已經完工,實現通電后便可正常使用。到時,白菜、土豆、大蔥、玉米、花生等農產品可以避開集中上市時間,等到價格合適時再出售。
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提升農民在農業全產業鏈上的增值收益,到時候,它的作用可大著呢。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
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東馮村新修了17000多平方米的田間路,足有3米多寬,還打了7眼井,裝了5個變壓器。等收完白菜,鋪設好地下管網,明年一開春,這些設備就可以發揮作用。
到時候,農田綜合機械化率大幅提升,與傳統的耕作方式相比,每畝減少成本200至300元左右,既能促進小田變大田,推動糧田變良田,還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鄉發展,為鄉村振興、強村富民蓄能助跑。
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積極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東馮村成立了東馮村厚德篤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吸引部分村民入社,正穩妥有序入戶宣傳,陸續推進。
“發展集體產業,為集體和村民增收,鄉親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滿載期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王森對未來充滿信心。
一壟壟菜田齊整有序,一塊塊麥田綠意綿延,空閑地塊靜等來年春耕,現代化農業設施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告別東馮村時,夜色已濃。望向窗外,忽閃而過的,是肥沃的田地,和它孕育起的嶄新希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