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燕趙大地秋糧陸續收獲,各種經濟作物次第成熟,糧食加工企業生產繁忙,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河北省磁縣磁州鎮黃官營村種糧大戶黃樹強在村里流轉了700多畝耕地,一條村路將他流轉的耕地分割成兩大塊。今年黃樹強在路的一側試驗了耐密高產抗倒玉米品種,一畝地能種5500株左右,比普通品種多1000多株,畝產量超過800公斤,另一側種植的普通品種,畝產量不到700公斤。
記者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河北充分發揮專家團隊、農技骨干、“一村一名農技員”三支隊伍作用,深入開展糧食精細精準科學管理,統籌抓好農業防災減災,強化病蟲害監測防治,力促糧食穩產增產。
磁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李樹洋說,全縣大部分秋糧今年繼續增產也受益于更加精細化的田間管理。磁縣在全縣10萬余畝農田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節水節肥的基礎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在玉米收割前一個月通過無人機進行“一噴多促”統防統治,進一步提升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明年產量還有提升空間?!秉S樹強說,明年他計劃進一步擴大耐密高產抗倒玉米品種的種植面積。
在做好秋收工作的同時,河北積極推動秋種工作有序開展。魏縣愛耕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西林說,收完玉米馬上就播種冬小麥,幾乎無縫銜接?!靶←湶シN機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線路在田間來回穿梭,解決了播行不直問題?!?/p>
國網邯鄲市肥鄉區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卜炳印近期也格外繁忙,他說,近期區域內的糧食烘干企業,設備每天運行10多個小時,他利用一早一晚時間對廠區內用電線路、電力設備進行全面“診斷”,確保安全可靠用電;同時再有1個月當地小麥就要澆灌“越冬水”,平日需要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對區域內機井進行排查,備足各類搶修物資,保證農民正常用水。
國網邯鄲市肥鄉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利用晚間時間幫助糧食烘干企業檢查用電線路。(受訪者供圖)
近期,河北各地經濟作物也陸續迎來收獲。在安國市,當地種植的半夏、防風、威靈仙等中藥材喜獲豐收,機械化作業成為田間一道風景線。
安國市藥都街道西各堡村村民李建莊今年種植了1000多畝威靈仙,他說,威靈仙是根部入藥,其根上存在很多細小須根,以前多是人工采挖,不僅成本高,還容易影響品質,這兩年借助農機,有效降低中藥材收割破損率,實現降本增效。
農業智慧化的發展也進一步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空氣溫度28.08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70.85%,土壤濕度40.7%……”在館陶縣黃瓜小鎮有機黃瓜種植基地種植大棚,基地負責人王鑫拿著手機讀著數值告訴記者,目前的環境適宜這個階段黃瓜的生長,預計還有兩三天就可以采摘。
王鑫說,這些實時記錄的數據由分布在棚內的傳感設備采集傳輸,一旦數值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通過手機可以調整卷簾、通風等,確保黃瓜正常生長。
館陶縣黃瓜小鎮有機黃瓜種植基地種植大棚內的黃瓜生長良好。新華社記者 趙鴻宇 攝
河北玉鋒實業集團是一家以糧食加工為主的企業,近期每天約有650輛卡車拉載新玉米進廠卸貨,總重量2萬噸左右,這些玉米從入庫開始,經過一系列的初加工、深加工,轉化成淀粉、玉米胚芽油、動物飼料等系列產品,并發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玉米機械化種植程度提高,規范化種植越來越成熟,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都在持續提升,為公司的玉米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得益于此,近年來公司生產的一些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發展?!焙颖庇皲h實業集團副總經理齊廣波說。(記者趙鴻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