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數字經濟企業TOP500榜單發布
10家冀企入圍,靠啥
長城汽車生產線。(河北日報資料片)張曉樹 安磊攝
10月24日,在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式暨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企業評價協會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23數字經濟企業TOP500榜單,河北有10家企業入圍。
這10家企業分別是: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潤澤智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青鳥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數字經濟代表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是全球技術創新的重要高地。此次發布的榜單,以企業營業收入、市值或估值、整體實力、績效、數字化水平、創新水平、生產效率等為評價依據。透過這張榜單,可以感受到河北數字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活力。
“這次的榜單中,河北10家企業上榜,上榜企業數量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其中,潤澤智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3家公司是新晉上榜。”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于越說。
近年來,河北企業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越跑越快。在于越看來,這背后是河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在全省推行“雙盲”評審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全力推進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真正把12345熱線打造成為智慧高效、惠企利民的“總客服”;加快落地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
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發展之“進”。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出臺了一系列撬動性政策,下大力解決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用改革小切口撬動營商環境大提升,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去年年底,全國工商聯發布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結果顯示,我省入選全國優化營商環境進步最明顯省份。
市場活力加快迸發,企業加快發展壯大。
在廊坊,總投資260億元的潤澤國際信息港,已成為京津冀地區超大規模算力基礎設施集群。
從產業布局到創新升級,我省稅費優惠政策的精準落實,為潤澤智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加大固定資產投入減輕了負擔,也為區域智算產業發展提供了動能。
“公司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加大了石墨烯紡織材料、木棉纖維紡織材料等功能性紡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力度,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紡織板塊負責人鄧中斌表示。
結合現代輕紡產業發展金融需求,省工信廳6月26日在石家莊舉辦河北省現代輕紡產業項目資本對接活動,邀請了包括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96家輕紡企業和17家金融機構、10家省級行業協會參會。
通過對接,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授信額度2.5億元,在研發推廣新品上更有底氣,更加堅定朝著科技、品質、綠色、智慧方向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觀察榜單,記者發現,在我省上榜企業中,制造業企業占比在50%以上。
于越認為,近年來我省制造業企業積極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下了一番實功夫、硬功夫,助力全省數字經濟提檔升級。
“去年,我們投資30億元開啟了智能化燈塔工廠項目建設,引入連續制造生產工藝,努力提升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總經理王金良告訴記者。
據悉,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近些年大力推進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起納米制劑、mRNA疫苗、單抗等八大藥物創新平臺。2023年,公司建成投用的首個數字化生產車間,集成多個信息系統,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了生產過程控制及業務流程數字化、自動化、無人化,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大幅提升。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智能化領域,目前正全面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轉型,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慧底盤等智能化方面進行全產業鏈布局,不斷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
信息時代,得數字化者得先機。作為傳統產業大省,河北如何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于越建議,河北應找準發展方向和突破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產業數字化轉型目標,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同時鼓勵企業投入更多資源用于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河北日報記者 解楚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