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向“智”而行 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
——加快建設數據驅動、智能融合的數字河北②
日前,唐山瑞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查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一體化平臺”運行情況。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截至目前,河北累計上云企業超過9.6萬家,工業設備上云率位居全國第一。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實體支撐,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路徑。
數實融合向“智”而行,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究竟好在哪兒?
7月16日,唐山港京唐港區,新一代重型智能平板運輸車在碼頭上穿行。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在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往,每當生產線運轉不暢,排查設備故障耗時又耗力。
以檢查制造光伏組件的核心設備層壓機為例。僅一臺層壓機的運行,就涉及溫度、壓力等12個參數。平時每隔12小時,工作人員就要抄錄一次數據,以供留檔追溯。一旦需要緊急排查,他們就要找出這些紙質記錄,逐個排查。整個過程,動輒耗時兩三個小時。
現在,讓層壓機數據上云,每臺層壓機的數據實時上傳,不僅免去了人工抄錄的繁瑣,而且一旦需要追溯,云管理平臺的內置模型就能自動排查出異常變化的數據。全部時間,僅為1秒。
這,就是企業擁抱數字技術帶來的變化。
河北工業門類齊全,在按國家行業分類標準劃分的41大類工業行業中,我省就有40類,數字化轉型需求強勁。
向“數”而行,乘“云”直上。作為傳統產業大省,河北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積極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我省高度重視產業數字化轉型,出臺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河北省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等綱領性文件,著力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上云生態加速構建。省工信廳實施“十萬企業上云”行動,組建了102家服務商隊伍,推出269個云產品和云服務,上線了企業上云公共服務平臺。編制《河北省企業上云星級評定工作指南(試行)》,開展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和企業上云大講堂等活動,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圍繞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我省加快推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全省累計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329個,連接工業設備1034萬臺(套),服務企業14.3萬家,遴選認定17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國聯通“格物Unilink工業互聯網平臺”、河鋼數字WeShyper(威賽博)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2023年國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5家企業入選國家“數字領航”企業名單。
信息時代,得數字化者得先機。放眼燕趙大地,數字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取得新突破。
中信戴卡將AI識別技術應用到工業檢測中,實現了鋁車輪成品全檢,產品交付合格率近100%。
河鋼石鋼引進智能煉鋼、智能立體庫、智能一體化排產、工業大數據平臺等80多項國際國內領先或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實施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成為國內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
保定長城精工依托5G-A移動通信技術,建成全球首條5G-A超高可靠低時延汽車柔性產線。
…………
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傳統產業悄然“智變”,河北新型工業化進程按下“快進鍵”。
一組有力的數據,印證河北智改數轉全面提速。2023年河北省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3.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四位;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達4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我省累計有96個項目入選國家數字化轉型類試點示范和典型案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推動企業上云,向數字轉型要方法,向新質生產力要答案,河北找到了激發傳統產業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省工信廳軟件產業處處長李劍表示,我省將對全行業、全鏈條進行改造升級,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重點從“點、線、面”三個維度抓工作落實。
點上樹標桿。面向行業龍頭企業,“一企一策”推動企業開展數字技術集成創新應用,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培育一批“數字領航”企業。“一廠一策”開展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智能制造優秀場景。面向中小企業“一業一策”推動專精特新工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一市一策”推動石家莊、唐山等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
線上育場景。“一鏈一策”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升級,培育“平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創新模式,打造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協同示范平臺,完成鏈主企業和鏈上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圍繞“一鏈多場景”融合創新應用,從鋼鐵行業場景數字化入手,制定重點產業鏈鏈式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實施一批新模式新業態試點示范項目。
面上創示范。圍繞園區、產業集群實施數字化賦能升級工程。“一園一策”推動產業園區數字化轉型,加快園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平臺+園區”“標識+園區”融合創新模式應用,打造一批省級數字園區;發展“平臺+集群”融合創新模式,培育共享工廠(車間),打造一批以“共享智造”為核心的智慧集群。
全面構建轉型生態。大力提升網絡、標識、算力等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分行業、分領域、分區域建設一批“產業大腦”、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搭建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優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隊伍。出臺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指南,開展兩化融合診斷評估,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河北日報記者 米彥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