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三地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動協同發展不斷邁向更高水平,讓更多協同"紅利"惠及三地百姓。
奔向現代化第三篇,看河北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攜手京津努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范曉芳:
一腳跨三地,一碑閱十年。這里就是北京平谷區、天津薊州區和河北三河市的一個交匯點。三界碑下,北京的大嶺后村、天津的大嶺后村和河北的東八里溝村原來是一個村,都叫"大嶺后"。從彼此分割到共融共生,蝶變的觸角在三地不斷延伸。

北京市平谷區夏各莊鎮大嶺后村黨建助理 馬敬濤:
以前就是三家都各過各的。

天津市薊州區許家臺鎮大嶺后村村民 賈軍:
打電話也是長途漫游,這個很費勁。

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嶺鎮東八里溝村村民 李紅伶:
這邊就是洋灰路,那邊就是柏油路,路特別窄,好多車也都不愿意上來。你看現在路都加寬了,平常有好多旅游的車、收山貨的這些車都愿意上來,村里邊這些山貨賣得也越來越遠、越來越好。

北京市平谷區夏各莊鎮大嶺后村黨建助理 馬敬濤:
都聯合起來了,一起搞這個旅游,有項目也一塊開發。

天津市薊州區許家臺鎮大嶺后村村民 賈軍:
舉辦一些豐收節的活動,越來越好,聯系越來越多,京津冀是一個"大家庭"。
三界碑下的"大變化",折射出時代發展的"大變遷"。京津冀山同脈、水同源、地相連,但行政區域形成的壁壘,為要素流動豎起了一堵無形的墻。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共下"一盤棋",協同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范曉芳:
區域協同,交通先行。每天早上,三河市燕郊鎮的京津冀定制快巴就會變得格外忙碌。在這里,居住了十多萬的跨省通勤人員,而定制快巴讓大家的雙城出行有了更多選擇。

乘客:
以前的話都是早上5點多去趕車,最快的話也得是兩個小時到兩個半小時,現在的話一個多小時我就能坐在北京的工位上了。

乘客:
一人一座,一站直達,這個還是很輕松的。

河北省三河市交通運輸局客運出租管理大隊大隊長 陶波:
北京公交在我們三河運行線路是15條,同時這個京唐高鐵的開通,進京的列車是14列,多樣化的出行方式,使跨城工作生活實現了同城化。
從跨省通勤"一條線"看京津冀交通內聯外暢"一張網"。"軌道上的京津冀"疾馳向前,(2024年高鐵總里程由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長到2624公里);"車輪上的京津冀"四通八達(2024年高速公路總里程近1.1萬公里,相較于2014年的7983公里增長37.7%)通勤定制快巴持續"上新"(截至2024年,京津冀定制快巴客運總量超200萬人次)。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網絡加快構建。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范曉芳:
乘坐京雄高鐵,1個小時,我就來到了雄安新區。交通互聯互通,讓三地的人流物流加速流動。在雄安新區啟動區,首批4家疏解的央企中,中國星網總部啟動試運行;華能總部、中化總部、中礦總部的建設同樣跑出加速度。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正以開放之姿,匯聚四海創新之力。目前,央企在新區設立各類機構近300家。雄安新區的中關村科技園,一天最多有8家新公司開門營業,入駐企業七成以上來自北京。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經理 劉晶晶:
提供一站式的集成服務,精準地挖掘企業訴求。目前園區也吸引了百余家科技創新主體在此深耕發展。
產業"一盤棋",區域協作更緊密。在保定,360多家企業匯聚,中關村創新"種子"落地開花;在滄州,上萬名北京服裝商戶扎根,實現"二次創業";在廊坊,"通武廊"試驗田結出"產業碩果"。
協同布局,聚"鏈"招商,京津冀聯合編制氫能、生物醫藥等六大跨區域產業鏈圖譜,攜手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十年來,三地企業累計在京津冀區域互設分、子公司超9萬戶,區域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持續增強。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范曉芳:
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如今,京津冀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了1.16億,基本實現人手一卡。而它,集成了政務服務、旅游觀光、就醫購藥等七方面的功能,"一卡多用","跨省通用"已成為現實。

保定市民:
前幾天帶著家人去北京看病了,拿著這個醫保卡就可以直接掛號了,可以直接報銷的。

石家莊市民:
交通路線的話"一卡通乘",圖書館"一卡通閱",拿著這張卡,到哪兒都是輕松一刷,跟一個城市沒什么區別,特別方便。
涉企經營事項"跨省通辦"、京津冀醫聯體加速布局、優質教育資源流動共享、"跨城養老"漸入佳境……京津冀民生幸福圈不斷擴大。

首衡高碑店市場特菜區商戶 秦超:
我是2019年從北京新發地搬過來的,(成本)費用也比較便宜,物流也特別好,早上從咱們這裝上之后,中午北京的老百姓可以吃到咱們新鮮的蔬菜。

河北康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艷琴:
借助了北京的技術、人才這樣的優勢,河北的產業鏈和完整的要素保障,為我們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提供了保障。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水質分析員 朱天哲:
京津冀三地的聯合執法和監測數據共享越來越緊密,這也直接拉高了生態的"顏值"。
"瓣瓣同心"向陽開,十年來,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十萬億,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臺階。
面向未來,三地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