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七里河,恰如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卷躍然眼前。柴江輝 攝
柴江輝是著名的“拍鳥達人”,七里河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他說,這兩年河里鳥兒越來越多,屬于七里河的好消息更是接踵而至。
9月中旬,七里河市區段(邢左大橋至大賢橋,全長22.4公里)實現全域有水。
6月份,2024年中國·邢臺首屆全國青年龍舟公開賽在七里河畔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8支知名強隊水上競渡。
入夏以來,邢臺市2024年“彩色周末”惠民文化演出舉辦最多的地方,就是七里河同心島。幾乎每個周末,島上都為市民呈現精彩的文化盛宴。
…………
如今的七里河,恰如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卷躍然眼前。水面清風徐徐,水波淼淼;兩岸柳綠花紅,花草繁盛;體育公園里,孩子們打球,老人們放風箏,歡笑聲此起彼伏……

2009年的鋼鐵路大橋。 柴江輝 攝

改造前的七里河。柴江輝 攝
十多年前,七里河并不是這樣。最早在2004年,當時忙著跑工地的柴江輝偶然拍下了路過的河。他說:“那時的七里河又荒、又臟,河里各種垃圾,河水又臟又臭……”
七里河發源于西部山區,橫貫市區南部,被邢臺人譽為母親河。長期以來,七里河區域由于缺乏有效治理,河道淤積嚴重,生態環境惡化。


七里河生態蓄水前后對比圖。黃濤、李成行 攝
為讓母親河重現自然美景,真正造福于民,2006年6月,邢臺市委、市政府作出決策,啟動七里河綜合治理項目。按照“防洪、生態、休閑、宜居、宜業”的原則,采取“堤、林、路、橋、水”綜合治理,工程涉及河道治理、防洪抗旱、環境整治和城市建設。

昔日的玉帶橋。黃濤、李成行 攝
如今的玉帶橋。黃濤、李成行 攝
經過十余年努力,七里河完成了從生態劣勢到生態優勢的華麗轉身,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濱河觀光道貫通了,河道水面寬廣了,水質更清了,綠地面積逐年增加,親水游園競相比美,沙灘公園、水上運動中心……一到周末,七里河畔都會引來眾多市民暢游其間。
從為消除城市水患而進行綜合治理,到成為群眾健身休閑的首選之地,七里河之變,彰顯了生態文明的力量。

今年以來,邢臺市大力實施文化興市戰略,以塑造推廣“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為引領,全面加快泉城特色旅游休閑城市建設步伐。
其中,聚焦“泉水文化”,利用七里河、同心島、東由留碼頭街區面向青年群體打造一河、一街、一島的多元素景區。長達800米的超大型光影秀系統,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太行泉城的豐美水域。沿河游覽觀光車、集冀南特色餐飲于一體的同心里飯店、遇建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使七里河一街一島成為邢臺集游、購、娛、吃、住于一體的“水文化”文旅場景。
七里河“紅動碼頭”金秋生活節,將從9月15日持續到10月15日,涵蓋賞、游、秀、吃、購、玩等多方面。尤其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期間,將集中舉辦大型實景水上演繹《七里長歌》、街區漢服巡游、古風市集、萌寵市集、婚博會等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游客打造了多元的消費新場景。
從生態長河進而打造為旅游文化長河,“母親河”將更加“滋養”泉城市民。七里河新變,彰顯了全新發展理念的力量。

“今年驚喜特別多,像白眼潛鴨、紅頭潛鴨,小天鵝、大天鵝,都集中出現在七里河。鳥兒有靈,落腳七里河就是最好的回應。”柴江輝說,以后,七里河的“煙火氣兒”也會越來越旺……

記者:侯東杰
通訊員:柴江輝、李成行、黃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