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正是吃螃蟹的好時節,你是否也在摩拳擦掌準備抓螃蟹。現如今,張家口市涿鹿縣東小莊鎮的稻田蟹正肥美,保準讓你一飽口福。
河北新聞聯播報道了燕趙秋收農正忙,廩滿倉盈好“豐”景,處處呈現壯美的豐收畫卷。涿鹿縣東小莊鎮經過五年的探索,逐步探索出了“稻蟹共作”種養模式,從一片稻田中獲得兩重收益。
水稻和螃蟹是如何實現和諧共生呢?為了讓稻田蟹成功安家,2020年東小莊鎮保莊村開始在1000畝水田中推廣稻田蟹養殖技術,克服晝夜溫差大、蟹苗水土不服等困難,建立起“稻田護蟹、蟹吃餌料、蟹糞肥田”的立體種養生態系統。稻在水中長,蟹在稻下生,很好地發揮稻田和螃蟹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促進生物鏈的良性循環,極大提高了土地產出。
那涿鹿的稻田蟹效益如何呢?老鄉們說,6月份開始放蟹苗,中秋節前后開始向外銷售,新鮮的稻田蟹因肉肥膏滿,稱得上是過節的美味食材,市場供不應求,每畝地的稻田蟹收益2000元,而且今年雨水足,水稻的長勢也特別好,畝產能達到1200多斤,預計每畝可收入4000元,稻蟹兩項合計每畝收益約6000元。
東小莊鎮黨委副書記劉華華介紹:“近年來,東小莊鎮把水稻和螃蟹放在一起‘種’,發展有機大米、生態蟹二合一的循環農業,有機大米和稻田蟹大部分銷往北京、天津等地,給農戶帶來實打實的紅利,真正實現了‘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
文案:熊睿琦
拍攝:熊睿琦
后期:熊睿琦
配音:何丹丹
海報:熊睿琦
涿鹿縣委宣傳部協助拍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