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坪村小學又叫“天梯小學”,坐落在四川涼山州甘洛縣大渡河峽谷海拔1800米的懸崖上。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宇翔 攝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碩 郭卉 董亞青 吳紹冰 張登峰 李澤凱 霍少軒 郭宇翔 聶一丁 齊建倉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四川涼山州甘洛縣二坪村小學,一個被稱為“云端小學”的地方,五星紅旗正在師生的注目中冉冉上升。
升起這面旗的,是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原升旗手張自軒,他帶著愛國主義教育團隊從河北省邢臺市駕車25個小時趕到四川涼山,又從甘洛縣田坪村徒步爬了5個小時山路才來到二坪村小學。一千多公里趕過來,為的是這莊嚴的一刻。
張自軒(左)和團隊成員在二坪村小學升旗。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傳遞:“去為孩子們升一次旗”
云霧繚繞,峭峰絕壁。二坪村小學就坐落在大渡河峽谷海拔1800米的懸崖上。
9月14日一早,這所被稱為“云端小學”的校園里就被一種興奮、一種莊嚴所籠罩。三十多名孩子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到旗桿前,昔日頑皮的小臉上寫滿嚴肅莊重。
伴隨著嘹亮的國歌,二坪村小學的操場上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這“云端”之上,那飄動的一抹紅,讓大山里的孩子們感到熱血澎湃。
二坪村小學教師李桂林向張自軒團隊成員介紹學校的情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這是張自軒帶領團隊第96次走進校園,開展國旗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宣講。“很多孩子在大山里沒機會到天安門看升旗,我們去為他們升一次旗,傳遞那份莊嚴神圣、那份中國人的浪漫,將愛國的種子種在孩子們心中。”張自軒說,他們團隊還想和孩子們分享天安門升旗儀式的震撼場面和國旗護衛隊的故事。
張自軒和二坪村小學的孩子們分享手機中的照片。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分量:“那一刻,我更清楚了肩上的責任”
走懸崖、爬木梯、拉鋼索、攀藤條,極為艱險。不久前,張自軒他們就是從這條險路爬上山的。
張自軒(后)與團隊成員正在爬山途中。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霍少軒 攝
“雖然通了新公路,這條險路已經荒廢,可我們還要從這兒上山。”張自軒說,去切身體會這條山路有多難,感受老師同學們當年的不易,學習老師同學們的精神。
張自軒(前)與團隊成員攀爬山路奔赴二坪村小學。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霍少軒 攝
1米88的個頭,臉龐黝黑、雙目有神,退伍兩年的張自軒依舊瘦削挺拔。張自軒說,他和此行的同伴劉金城原來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服役,許多當年的戰友退役后志同道合,大家組成團隊投身國旗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宣講的事業中。
“升好祖國第一旗,凝聚億萬愛國心”,是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官兵莊重的承諾,更是切身的感觸。
2015年6月的一天,北京驟降暴雨,天安門廣場等待升旗的群眾紛紛四散躲避。“國旗一定要正常升起!”一聲口令,張自軒和戰友們準時出現。看見國旗護衛隊冒狂風、趟積水,一如既往,觀旗人群又從各個方向跑回來,大家脫帽,收傘,昂首肅立在雨中。國旗冉冉升起,人群中國歌聲越唱越響……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萬眾矚目的升旗儀式中,張自軒將國旗高高拋起,舒展在天空。現場觀眾齊聲高唱國歌,當五星紅旗升至桿頂,全場沸騰,歡呼聲、掌聲久久不息……
回憶起那些神圣、難忘的時刻,張自軒說:“我更清楚認識到肩上的責任,那種熱血沸騰的震撼永遠定格在了心里。”
升旗儀式前,張自軒為二坪村小學的孩子們整理紅領巾。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霍少軒 攝
退役后,張自軒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把弘揚國旗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當成一生的事業。他們的團隊南下北上,走城市、進鄉村、入深山、上高原,走進一座座校園為孩子們升國旗、講國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江蘇、云南、貴州、西藏……一年半的時間,他們的足跡走過了15個省區。
無言:“這是屬于中國人的浪漫”
1993年出生的張自軒,家在邢臺市平鄉縣北流渠村,2010年參軍入伍。當兵后的第三年,父親張運興、母親逯敬穩第一次去北京看他,正趕上張自軒國旗哨執勤。廣場上老兩口激動地朝兒子招手,任務在身的他卻只能目不轉睛,紋絲不動。望著千里迢迢趕來的父母沉默著蹣跚遠去,張自軒內心波濤翻涌。可回到營區,父母一見面就說:“你不用講,我們理解。”
那時,正是張自軒參加升旗手選拔的沖刺階段,怕他分心,父母只待了半天就踏上歸途。短短的相聚,一家人沒說上幾句話。轉眼從春到秋,張自軒休假回家,一路辛苦到夜里十點,進門他就匆匆收拾休息。第二天清早一推門,才發現一面國旗在自家院里高高升起。問父親張運興,他說:“我們在家看見國旗飄揚,就會想起你在國旗下站崗。”
自此以后,升旗也成了父親的責任。每天太陽剛冒頭,他會先把國旗升起來再去干農活,直到今天,已經堅持了11年。
張自軒(左)與父親在家中做升旗準備。平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齊建倉 攝
升起國旗,他們家也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有一年春節,張自軒一回家就看見門口站了二三十號人。“稍微跑兩步,我們等半天了!”大伙兒“哄”地笑起來。原來鄉親們有的帶一個、有的帶兩個,有的是自家孩子、有的是親戚孩子,都等著看大家口中“天安門的升旗手”升旗,讓孩子受受教育。
張自軒說,常聽人說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是獨有的中國式浪漫,父母和鄉親們沒有這樣說過,但他們的行動勝于千言。自己很想把經歷的感動和震撼、心中的那抹國旗紅,一直向更多的孩子分享下去。
張自軒團隊與二坪村小學師生合影。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霍少軒 攝
那些凝望著國旗的孩子們,此刻也許正像護衛隊的戰士、像戰士的父老鄉親、像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立的人群一樣,讓那一抹鮮艷的紅色,在心中澎湃搏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