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南大港濕地綠意盎然。千頃濕地猶如一塊塊綠絲綢向遠方綿延鋪展,點綴其中的是叢叢蘆葦、聲聲鳥鳴。
隨著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該棲息地重要組成部分的南大港候鳥棲息地,成為河北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向世界打開了美麗河北的一扇“生態之窗”。
南大港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也是眾多珍稀水鳥的棲息繁殖地。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以及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大批候鳥在此停歇、覓食,每隔5至10天,就會更替一批不同的候鳥群體。
根據最新監測數據,這里共有鳥類271種,其中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6種,大天鵝、灰鶴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52種,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臉琵鷺等國際瀕危鳥類多次現身濕地。南大港濕地可謂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
南大港濕地之所以深受鳥類青睞,得益于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濕地總面積7500公頃,由草甸、沼澤、水體、野生動植物等多種生態要素組成,是環渤海生態區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典型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區域內視野遼闊,布滿葦蒲、苔蘚等多種水生植物。濕地內還有昆蟲291種,淡水魚類27種。多種浮游生物、藻類以及狐、草兔、蛇等幾十種陸生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打通河道、連通水系,南大港濕地讓魚蝦蟹的生存環境更好,也為鳥兒備好了豐盛的“美食”。現在,南大港濕地的遷徙鳥類數量從2019年的2萬只增加到2023年的10萬多只,4年間增長了4倍。
如今,南大港濕地成功打造了一張“生態名片”。這里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景隨時移,春如翠毯、夏似綠波、秋蘆若雪、冬葦賽金,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要濕地、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黃渤海濕地國際聯盟成員單位、河北省首批鳥類天堂、省級自然保護區。
水清岸綠、飛鳥翔集,一幅生動的生態畫卷,正在南大港濕地展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