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創建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是我市積極融入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提升衡水高品質果蔬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助推創建工作擴面提質增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本報今起推出“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創建”專欄,深入挖掘我市及各縣市區創建工作的經驗舉措、特點亮點。敬請關注。

冀州現代農業示范園鳥瞰。
秋風起,萬物收。冀州大地,廣袤田野上,處處果蔬飄香,“豐”光無限。
引龍頭、補業態、延鏈條、建平臺……近年來,冀州區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農業資源稟賦,以創建“衡滄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為契機,按照全市“1+1+30”產業布局,把“河北凈菜”“果蔬進京”戰略作為現代農業破題突圍的“金鑰匙”,著力打造“冀中南優質果蔬供應基地”,一幅布局更優、產業更強、鏈條更長、品牌更響、市場更寬的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實景圖正徐徐展開。
立足優勢定規劃 擎畫發展新藍圖
冀州區地處華北腹地,地勢平坦,農業資源豐富;位于河北省東南部,距京津約300公里,地理優勢明顯。
立足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資源稟賦,冀州區積極對接京津,著力發展果蔬產業。以政策為引領,堅持頂層設計,科學謀劃推進,以建設現代農業強區為目標,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12所院校建立合作,做規劃、建園區、定政策、引人才、優服務,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科學規劃布局。他們堅持“鎖定基本農田保糧食安全、調優一般耕地促果蔬發展、引進龍頭企業帶產業升級、強化三產融合促產業增值、創新發展模式帶群眾致富”為基本原則,聘請了中國農業大學專家團隊深入調研,科學規劃現代農業發展布局,將冀州區優質果蔬基地規劃為“五區五園三基地”,著力打造全產業鏈高品質果蔬供應基地。

冀州現代農業示范園果蔬大棚。
制定政策扶持。冀州區制定了《冀州區支持果蔬產業發展十項政策》,出臺產業貸款貼息、設施大棚補助、果蔬收益保險等扶持措施,支持設施農業和成方連片種植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助力果蔬產業加快發展。
搭建服務平臺。他們整合農機、農資、農服、農技等涉農生產資源,依托中宏大數據產業公司,按照“線上+線下”模式,建設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冀州農服特色品牌,為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貫穿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業綜合服務。
一座座智慧化果蔬大棚生機盎然,一家家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拔地而起,一張張特色農產品名片閃閃發光……如今,冀州區果蔬種植面積達到5.35萬畝,現有主要果蔬品種20余個,年產果蔬12.2萬噸。
引大做強促提升 果蔬產業跨越發展
品質提升是果蔬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冀州區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引龍頭、延鏈條,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創建工作邁出了穩健的步伐。

冀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新型拱棚。
初秋時節,走進冀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一座座新型拱棚,電子屏滾動播報溫度、濕度、光照等實況。“相較于傳統大棚,新型溫室大棚更長、更寬、更高。我們在多個環節都用上了‘高科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園區共有五種棚型,其中壽光第九代日光溫室最為先進。
現代化農業種植方式有助于改善果蔬品質。在冀州區,“壽光模式”得到了推廣,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生產+加工+銷售+科技+服務”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模式加速形成。


冀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新型拱棚自動化設備和電子顯示屏。
引龍頭,果蔬生產層次大大提升。近年來,北京新發地、千喜鶴、壽光恒蔬無疆、天津科芯、廈門農之具……冀州區相繼牽手一大批業內龍頭企業,提升果蔬生產層次。投資33.9億元的12個農業產業化項目落地建設,恒蔬無疆日光溫室大棚先進種植技術、天津科芯“AIPA”智慧化育苗技術實現應用,果蔬產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果蔬種植和加工產業加快發展。目前,高標準設施果蔬面積達到2200余畝。
補業態,產業發展鏈條不斷延伸。冀州區著力強化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功能分區建設,謀劃占地480余畝的農產品深加工示范區,總投資0.5億元的冀州千喜鶴中央廚房項目落地開工,開設凈菜加工、初加工肉制品、預制主食等多條生產線,轉變單一生產模式,帶動果蔬產業向精深加工全面升級,邁出“凈菜進京”關鍵一步。
搭建平臺暢銷售 坐上進京直通車
初秋時節,冀州區西王鎮東羅口村北京新發地果蔬驛站示范園區的溫室大棚里綠意盎然,茄子、彩椒、葡萄等各類果蔬長勢喜人。種植戶們正忙著采摘、分揀、包裝,“這些果蔬產品幾個小時后就到了北京各大超市。”京羅蔬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閆連寧告訴記者。

“冀九洲”農產品。
在北京,“新發地”是處家喻戶曉的地標,是市民們采購肉蛋菜的集中地。近年來,冀州區積極搭建平臺,先后與北京新發地銷售大戶、深圳點籌公司銷售平臺、京東平臺深度合作,暢通銷售渠道,徐家莊鄉、周村鎮、西王鎮等新發地果蔬供應基地建成投用,農業(冀州)數字農產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京東特產館及龍頭企業旗艦店線上運營,叫響“冀九洲”“冀恒蔬”等冀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北京新發地衡水(冀州)農副產品智慧物流園暨城市安全保供倉項目。
近日,在北京新發地衡水(冀州)農副產品智慧物流園暨城市安全保供倉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一座座嶄新的樓盤矗立眼前,粉刷墻壁、清理地面……工人們正在進行最后的掃尾工作。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總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建設“批發交易區、倉儲加工區、電商服務區、冷鏈物流區、商戶生活配套區”五大功能板塊,涵蓋農副產品交易、精品果蔬交易、精深加工、中央廚房、凈菜加工、冷鏈倉儲物流等設施,著力打造集“育、種、儲、加、運、銷”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智慧農業園區。
“項目建成后將具備4萬噸的冷凍冷藏、1.5萬噸的生鮮蔬菜儲存能力,已簽約320余家商戶,預計將于9月底正式投用。”項目部經理楊秀瓊介紹,屆時,京衡(冀)農產品雙向流通的“高速路”被打通,越來越多新鮮果蔬將端上京津市民的餐桌。
訂單農業促增收 產業振興動力足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隨著冀州高品質果蔬示范區建設一路高高猛進,處處煥發出蓬勃動能。

冀州區西王鎮東羅口村的北京新發地果蔬驛站示范園區茄子大棚。
“一個棚一年可以收入10多萬元,村民們的種植熱情高漲。”8月23日,在冀州區西王鎮東羅口村的北京新發地果蔬驛站示范園區,一架架蔬菜大棚望不到邊,農戶們正忙著分揀、裝箱、搬運蔬菜。村黨支部書記韓日暹說,這些新鮮蔬菜經過分裝打包后,將通過蔬菜專線直達北京。


冀州區西王鎮東羅口村的北京新發地果蔬驛站示范園區黃瓜大棚。
近年來,冀州區大力推廣果蔬種植,借助優質種源和先進技術優勢,與北京新發地市場茄子大王李軍、蘿卜大王張彬等10余個單品大王建立合作關系,輻射帶動40余個村推廣專業化、規模化時令菜、特色菜種植,打通了長茄、藍莓、彩椒等20余種優質農產品直供渠道,果蔬產業的示范性、帶動性持續增強,在北京新發地叫響了“冀”字蔬菜品牌。

冀州現代農業示范園果蔬大棚內,工人正在采摘。
冀州區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制定了《訂單農業發展計劃》,舉辦北京新發地百強百王對接大會,發動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成立種植聯盟、產銷聯盟,通過直投、參與投資、直接訂單3種模式,保障3大類14個果蔬產品銷路和價格,實現“管種、管收、管賣”。截至目前,已與115家經營主體或農戶簽訂訂單協議。
“通過農業招商等形式,目前全區累計發展訂單式果蔬產業1.2萬畝,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冀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樊敬良介紹。
冀州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完善“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金融保險”模式,通過訂單收購保效益、參與經營拿分紅、入社務工掙薪金等多種方式,擴大果蔬種植面積,帶動村集體及村民增收致富。僅與北京新發地合作就帶動近萬農戶平均增收5000元。
產業“龍頭”高高昂起,農業形態“百花齊放”,冀州沃野孕育希望。下一步,冀州區將以籌備第七屆京津冀蔬菜產業發展大會為引領,全力推進“五區五園三基地”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塑特色、育亮點,推動全區果蔬產業再上新臺階。
攝影:陳康 杜俊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