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容村貌干凈整潔,村民臉上笑容洋溢……初夏時節,走進深州市辰時鎮,一幅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的鄉村美景躍然眼前。
近年來,辰時鎮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涵養文明新風,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走深走實。
興產業,開啟群眾增收致富路
溫家莊生態農場是當地一家畜禽養殖企業,記者在農場包裝車間看到,一枚枚新鮮的雞蛋隨著傳輸帶從雞舍輸出到這里,隨后被分揀裝箱發往市場。
“我們農場年均存欄15萬羽,年產雞蛋3000余噸,銷售收入達3000余萬元”。農場負責人溫彥文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在黨委政府支持下,他們還創新“政府引導、企業運作、農戶參與”機制,帶動120戶群眾參與養殖,戶均增收5000多元。
產業興則百業興,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產業振興是首要任務。
“我們以產業興旺為著力點,立足‘一村一品’,引導各村因地制宜發展了養殖、酸棗、葡萄、紅薯等一批特色產業。” 辰時鎮黨委書記代建雄表示,目前,全鎮發展果樹面積4.2萬畝、花生3.7萬畝,今年一季度蔬菜播種面積達3000多畝,豬牛羊存欄3萬多頭、家禽40余萬只,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花生和果蔬種植一直是辰時鎮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該鎮依托產業優勢,不斷做大規模,延伸產業鏈條。
走進辰時鎮柏樹村立崗花生加工廠精選車間,工人們正在分揀、裝袋,通過機器人堆碼,一顆顆花生在這里被分成不同等級裝車。企業負責人介紹說,現在他們年銷售花生米1.8萬噸,主要銷往京津冀以及山東等地。
作為國內較大花生種植、加工產業基地和流通集散地之一,該鎮花生初加工企業達25家、深加工企業3家,年加工花生米20萬噸,花生產業年產值達12億元,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河北農速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是該鎮一家以農副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物流運輸、凈菜加工、中央廚房等特色業務為主的一體化的冷鏈物流公司,目前,公司日生產凈菜量可達到300噸,年凈菜銷售額3000萬元左右,帶動包括辰時鎮及周邊蔬菜種植戶2萬多戶。
今年,辰時鎮將結合花生“愛在深州,精彩仁生”和晨光肉食“愛在深州,秀色可餐”兩個特色產品推廣,因村而異、因地制宜,繼續做大做強果蔬、畜禽養殖等產業,更好帶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力爭全鎮28個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美環境,塑造宜居宜業新圖景
平坦的道路、整齊的屋舍、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走進辰時鎮各村莊,靚麗的村容村貌讓人眼前一亮。這是該鎮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取得的成效。
“環境好了,心情好了,群眾工作都好做了。”辰時鎮耿村黨支部書記田愛兵感慨說。
近年來,該鎮學習運用 “千萬工程”經驗,聚焦房前屋后、村內坑塘、河道沿線等重點區域,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大力開展植樹增綠,不斷提高鄉村“顏值”。
農村環境衛生一時好轉并不難,難就難在保持。為此,辰時鎮創新“政府推動、支部落實、網格管理”模式,堅持干部帶頭、群眾參與,開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創建,定期曬成果、評先進,確保鄉村風貌標準統一、管理有序。
得益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質升級。辰時鎮鄉村環境面貌實現“一處美”到“全域美”,一個個村莊煥發新顏。
“顏值”提升帶來的是“價值”凸顯。今年“五一”假期,辰時鎮窨子村迎來多批次研學團隊游,孩子們推碾子、鋤地、織布,實地感受鄉村之變、鄉村之美。
“過去的窨子村,環境臟亂差、設施不完善,更提不上產業發展。” 窨子村黨支部書記王金躍說,去年以來,他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建設農耕文化廣場,挖掘紅色印記、編織技藝等資源,目前窨子村已成為全鎮重要的研學基地。
近來, “研學游”正成為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新熱點,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辰時鎮立足自然資源、產業優勢,精心打造“紅色傳承、農耕采摘、科普體驗”研學目的地,不斷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
當下的辰時鎮,您可以走進溫家莊生態園,參觀葡萄大棚,體驗撿雞蛋,還可以品嘗地道的農家大鍋菜;在西周堡村,瞻仰烈士紀念碑,聽紅色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氣概;在窨子村,體驗農耕文化、觀瞻地道遺址、感受編織魅力;在東周堡村觀光園,欣賞桃花芬芳吐艷的春日美景……今年以來,該鎮開展研學活動近30余場,先后有近萬余名中小學生到此打卡體驗。
“村村有顏值,處處皆風景。這是我們發展最大的優勢。” 談起下一步規劃,代建雄表示,他們將科學把握各村自然條件、文化特征、風土人情等差異性,持續提升人居環境水平,在實現全域美的同時,做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樹新風,煥發農村文明新氣象
“宴席辦酒不鋪張,禮金適量不排場,儀式簡單不張揚”,簡簡單單幾句話,成為辰時鎮鄉風文明的有效載體。今年該鎮發布開展移風易俗倡議書,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贏得群眾的一致稱贊。
鄉村美,看“顏值”,更重“氣質”。代建雄說,近年來,辰時鎮聚焦婚喪領域移風易俗改革、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我為深州立新功 ‘雙爭’有我在行動”為載體,健全完善制度、加強陣地建設、拓寬宣傳廣度,推動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走進辰時鎮潤家莊村,整個村莊錯落有致、綠樹成蔭,村民文化廣場上,“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等宣傳標語和公益廣告隨處可見,讓人感受到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在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過程中,辰時鎮圍繞鄰里和睦、移風易俗、家庭美德等發布倡議20余次,引導全鎮28個村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等各類規則。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藝術團隊,吸納愛好唱歌跳舞的村民加入,農閑時節開展戲曲表演、全民閱讀、廣場舞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帶動了文明村風持續改善。
此外,該鎮接送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等創建評選活動,引導村民自覺破除陳規陋習,爭當移風易俗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如今,村里的家庭矛盾、鄰里糾紛、互相攀比、打架斗毆等問題明顯減少,村民文明素質顯著提升,涌現出榮獲衡水市第十四屆文明市民的溫彥文等一批先進典型和獲得基層黨建先進村、基層黨建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的潤家莊等村莊,有效激發起群眾干事創業、建設家鄉的精氣神。
以“業”促興,以“綠”筑底,以“文”化人,在“千萬工程”的指引下,辰時鎮已按下和美鄉村建設“加速鍵”,鄉村振興的夢想正在探索與實踐中一步步變為現實。
(記者 李國濤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