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記者從廊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推進信用‘小切口’改革 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以來,廊坊市持續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應用場景建設,持續打造誠實守信遵約踐諾的信用環境,為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貢獻信用力量。近12個月,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對全國261個地級市城市信用監測中,廊坊月均信用指數位列第14位,省內持續保持前列。
日前,廊坊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廊坊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聚焦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出系列“小切口”信用改革,優化政府服務供給,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感知度和獲得感。同時采取多項舉措,推進工作縱深發展。
豐富市場主體信用畫像。加強信用信息化建設,對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功能模塊進行更新和完善,推進全市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全上“政務云”。建立完善市場主體信用評價模型,依據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規范》通過接口調用或物理歸集等方式共享經營主體的相關信息,對市場主體信用狀況進行精準畫像。
打造政府誠信品牌。廊坊市從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勤政高效、守信踐諾和失信懲戒等維度抓好政府部門的誠信建設,實現市、縣、鄉三級政府部門全覆蓋。建立債務融資、政府采購、招商引資等領域政府承諾事項工作臺賬,進一步健全政務誠信訴訟執行協調機制。拓展政務誠信監督投訴渠道,健全問題線索閉環處理機制,強化政務誠信評價結果運用,提升各級政府部門誠信意識和水平。
信用賦能政務服務供給。進一步推進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以及相關監管等系統數據共享。采用電子檔案形式完整、準確記錄申請人在信用審批全過程中產生的守信、失信行為信息,通過信用門戶網站等途徑依法依規公開公示。推進更多風險可控、糾錯成本低且能夠通過事中事后監管有效防范風險的政務服務事項推行“告知承諾+容缺辦理”審批服務模式,讓更多企業群眾享受“信用越好、審批越易”新模式帶來的便利。
深化企業信用監管。各級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評優評先、政策獎勵、行業監管等行政管理和政務服務過程中推廣應用企業公共信用報告,深化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實現各行業領域信用評價結果“應用盡用”全覆蓋。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企業以及在我市落地的央企二級、三級子公司幫扶清單,有關行業監管部門,實施固定化、具體化、精準化的信用監管措施。落實失信懲戒“一部門兩清單”,將失信懲戒提示攔截環節嵌入相關信息系統和辦事流程,自動化、智能化實施聯合懲戒。
啟動暖企助企專項行動2.0版。廊坊市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商會以及所屬企業實施誠信合規建設,有效預防和降低信用風險,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進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通過“信用廊坊”網站,企業在申請上市、融資、評優評先等事項中,依據需求免費申請獲取公共信用信息報告(無違法違規證明版),可代替多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高效辦成信用修復“一件事”,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服務窗口,在河北政務服務網開設“一件事”服務專區,實現信用修復線下“只進一門”、線上“一網辦理”。
提升融資信用服務便利化。圍繞融資業務需求,動態調整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目錄,及時、準確歸集信息,提升水電氣費繳納等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信息的時效性和可用度。按國家要求統籌地方融資信用服務類平臺整合工作,建立銀政企擔多方合作機制,優化拓展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功能,設置惠企政策直達專區。深化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和信息共享,研究新增特色信貸產品,廣泛開展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銀企對接活動,加快提升獲貸企業的數量和信貸規模。
拓展“通武廊”信用協同場景。不斷健全“通武廊”三地信用協同共建機制,定期召開季度聯席會議。推進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公共信息共享,深化信用評價結果、信用報告互認互用。探索實施“信易批”“信易游”“信易醫”等重點領域守信聯合激勵應用場景建設,促進信用聯合激勵在更大范圍、更多場景創新應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