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區:以“智”促“治” 城市管理更精準
河北日報消息 (記者 師源 通訊員 袁媛 董楊)4月17日,路北區缸窯街道三益樓社區黨支部書記董永梅帶著生活用品等,到養老院看望社區居民王秀英。
“王秀英是孤寡老人,前陣子因為腦血栓后遺癥,生活無法自理。社區網格員將老人情況上報到路北區城市運行指揮中心后,中心協調民政、愛心企業等,將老人安置在社區附近的養老院。”董永梅說。
堅持以數字化賦能社會治理,唐山市路北區圍繞做強數字支撐、深化數據賦能、精細服務網絡,高標準打造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構建起事前預警、提前干預,事后跟蹤、復盤分析的智慧運轉模式,著力打造基層治理“城市智腦”,推動城市運行由“治理”向“智理”轉變。
全面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數字根基,路北區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推動數據資源深度匯聚,將76平方公里的主城區進行三維地圖建模,實現各類數據的實時調閱和智能化分析。同時,以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為依托,劃分鎮街級網格13個,社區村級網格247個,單元網格2257個,配備網格力量2萬余人,形成全覆蓋的“網上+網下”協同共治體系。
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積極探索“平臺+”模式,橫向整合應急、民政、網信等多部門需求,構建“1+3+N”框架體系,即一個城運平臺,城市管理、平安建設、民生服務三大領域,網格管理、應急防汛、輿情監測、熱線辦理、養老托育等N個場景,全力打造“一屏觀路北、一網管全域、一人通全崗”的全方位、多元化、智能化基層治理體系。
讓城市治理更“聰明”,城市運行指揮中心通過設備算法設置,實現對占道經營、垃圾暴露等自動監測,與基層網格員主動排查形成互補。截至目前,已自動安排處理城管類案件6000余件。構建汛期“智慧大腦”,將轄區易積水點位、地下市政設施、物資庫等340個點位信息錄入系統,增設地質災害傳感裝置,并在地下通道、車庫、橋梁等周邊,布設攝像頭、水位災害尺和雨量傳感器,實現水位數據智能監測及周邊汛情實時回傳,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處理。同時,將391家重點企業納入系統,并接入1000余個工礦商貿企業視頻路徑,開展重點行業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問題動態清零。
持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溫度,路北區探索建立“一網統管、三級體系、優質普惠、多元供給”的養老托育發展模式,研發全市首個養老托育雙系統,對全區23萬老年人、1.3萬幼兒、102家養老托育機構進行動態管理,實現數據實時分析、需求精準對接、可視化監管。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整合12345熱線、“問政唐山”等平臺,實現群眾訴求“一網通辦”,并通過合署辦公、線上線下協同處置等方式,全面及時解決群眾困難。截至目前,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4萬余件。
原載于《河北日報》2024年4月24日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