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河北,卻能隨時喝上一口甘甜的長江水,是不是很爽。河北新聞聯播報道,全省深層超采區(qū)地下水水位同比回升1.8米。這背后,離不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通水,將清澈、甘甜的長江水源源不斷輸送過來,一解河北缺水之渴。
“你看這水多好!真沒想到我們能喝上長江水。”衡水市故城縣何劉屯村的村民梅子民說,自己家里從三年前就不吃地下水了,燒水做飯全都換成了長江水。同村的王桂江說以前家家戶戶都吃地下水,容易牙黃,現在換了長江水,小孩子的牙,都是白白凈凈的。
這些變化要從“水源江水置換”說起。簡單來說,就是把以前喝的地下水全部換成長江水。衡水這個地兒,位于黑龍港流域,是華北地區(qū)漏斗核心區(qū),當地地下水含有大量的氟,不少人因為長期喝這些水,患上了氟斑牙、氟骨癥等疾病。2016年,衡水市率先在當地的農村啟動生活水源江水置換工程,現在,河北南水北調受水區(qū)近3000萬農村居民已經共飲長江水。
河北省人均水資源量是307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7,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引長江水北上”就讓“遠水解了近渴”。現在,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在河北境內長達596公里的大動脈,邯鄲、邢臺等7個市和定州、辛集以及雄安新區(qū)共90多個縣(市、區(qū))能調引長江水,每年能增加約30億立方米供水能力,相當于在河北每年新造兩個白洋淀。
文案:高 航
配音:高 航
剪輯:楊 蕾
海報:師語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