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金融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3年金融成績單,河北金融高質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各項數據格外亮眼: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區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5.9%,高于全省42.8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生態、產業“三大率先突破”領域的項目貸款余額超1.26萬億元;京津冀產業鏈支持計劃累計發放再貸款236億元,支持企業1.7萬余家。透過快速增長的數據,探究金融高質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軌跡,不難發現創新是這份成績單最鮮明的底色。
先行先試,打造雄安新區金融改革創新高地
“雙碳”專項貸款、“雄安新區發展貸款”等專項信貸計劃和產品不斷推出,為雄安新區基礎設施、市政、生態環保等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了強有力支持;“碳中和掛鉤”貸款、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服務直通車等金融創新成果豐碩;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數字人民幣等10余項金融試點政策在新區先行先試;數字人民幣智慧支付示范區、智慧村務平臺數幣繳費等多個應用場景實現全國首創;“雄安新區建設鏈金融服務平臺”“征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信息系統”兩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項目在全國復制推廣……
新聞發布會上,說起雄安新區的金融創新成果,中國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貨幣信貸管理處副處長張皓陽如數家珍。
“以支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著力點,靈活精準傳導貨幣信貸政策,積極爭取政策性、開發性工具等金融資源,保障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這也是各項金融改革創新的落腳點。”中國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繼明說。
一個個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在雄安新區落地,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新區也成為各家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服務,各展身手的舞臺:郵儲銀行河北雄安分行在老河頭鎮,打造了新區首個數字人民幣特色小鎮;農行河北雄安分行率先在新區建成首個“5G+金融”智慧銀行;工銀科技和工行、建行、交行河北雄安分行等將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運用于工程項目款支付、供應鏈融資和銀行卡營銷等金融場景之中……
隨著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鋪展開來,吸引各方金融力量在新區落地扎根,為新區發展壯大賦能。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區各類金融機構已達99家。“打造雄安新區金融改革創新高地,為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提供金融保障。2024年,抓住新區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服務貿易示范區、綠色發展典范城市的契機,引導各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張皓陽說。
創新合作模式,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融資需求
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率先突破”、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貸款余額超過1.7萬億元。“這是‘金融+政府+產業’跨部門協作推動的結果”。張皓陽介紹,中國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發揮政策引導和橋梁紐帶作用,創新三地合作模式,通過跨部門協作,推動京津冀金融機構與河北省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等多個部門,就交通一體化、雄安新區建設、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一體化高質量建設等重點領域,簽署系列戰略合作協議,及時滿足了大規模融資需求。
其實早在2018年,京津冀三地人行就圍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一體化信用環境建設、冬奧會支付環境建設、雄安新區發展建設等開展協作,推動實現涉企信用信息跨區域互聯互通,經濟、金融主要指標數據共享,環京津區域數字人民幣受理環境、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協同測試機制共建。
2023年5月份以來,京津冀三地聯合打造6條重點產業鏈。中國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與京津兩地人行共同創設“京津冀產業鏈支持計劃”,加大對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上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通過降低信貸資金利率,減少企業資金使用成本。據統計,目前,京津冀產業鏈上企業使用信貸資金的加權平均利率僅為4.23%。
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產業鏈支持計劃累計發放再貸款236億元,1.7萬余家企業受惠。這也是京津冀金融領域合作模式創新結出的又一碩果。
張皓陽介紹,2024年圍繞河北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功能定位,人行將持續做好京津冀6條重點產業鏈、張家口“首都兩區”、張承生態支撐區等重點領域融資服務。 (河北日報記者張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