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笛鳴越重洋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夢琳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前不久,我來到渤海之濱的滄州黃驊港采訪。這里,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港;這里,是雄安及晉、陜、蒙等內陸地區最為便捷的出海口;2022年,這里的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標箱。
隨著嘹亮的汽笛聲,我見到了正在協助進出港貨船靠泊和離泊的拖輪船長戴文桊。
什么是拖輪?咱們都知道,進出港的貨船噸位特別大,船身特別長。進港后,由于航速太低,大貨船就失去了自己控制方向的能力,需要拖輪來協助它向碼頭上貼靠或者離開碼頭。所以,拖輪的使用頻次,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反映出港口的繁忙程度。戴船長說,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們每天大概協助靠離泊貨船3到4艘,今年一二月份,每天大概6艘左右的樣子。進出港的船舶數量增加了,說明港口的吞吐量增長了。

拖輪正在協助貨船靠離泊。資料圖
船來得多了,也不會在港口里等太久。滄州礦石港務卸船二隊的生產副隊長王樹勛告訴我,2023年1月5日,新建的兩個泊位正式獲批開放,口岸開放以后,接卸的能力實現了大幅提升,由原先的壓港平均三到五天,到現在基本能實現不壓港,接卸數量也由原先的,平均每周4條增加到平均每周8條,吞吐量實現了翻倍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他們共計完成吞吐量69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12萬噸,同比增長了19%,實現了首月開門紅。
春至渤海,笛鳴嘹亮。作為通往世界的一扇大門,黃驊港,正以昂揚的姿態,迎接八方來“船”。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