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南智邱鎮朗口村有位了不起的“當家人”——省鄉村振興“領頭羊”雒永拴。在他的帶領下,朗口村把鄉村振興干在實處,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農村綜合改革示范村等稱號,走在了全市鄉村振興前列。
辛集市南智邱鎮朗口村黨支部書記雒永拴。宋茹欣 供圖
連任村支書24年,老雒徹底把朗口村從一個人心渙散的貧窮落后村,變成了人人羨慕的文明富裕村。靠的是啥?老雒說,就倆字,帶頭。
不只是說說,這頭,老雒是真帶。正月初九記者見到老雒時,他正在一處民房外監工。“這是村里的企業贊助建的老年食堂,再有半個月左右就能建成了,到時候村里的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就可以到這免費吃飯啦。”老雒興奮地介紹著說。
村民告訴記者:“這贊助,是雒書記年前幾天剛從村里的企業——河北佑田科技有限公司拉來的,前前后后跑了四五趟。”
雒永拴與村民一起鋪路。宋茹欣 供圖
在鄉親們眼里,老雒就是這樣,干起事來認真負責,別看68歲了,啥事都沖在前。拓寬田間路需要砍果樹,老雒先砍自家的,現在,朗口村內外大大小小的路,全部完成了硬化;村里企業擴大生產資金不夠,老雒用自家唯一的房子做抵押給貸款,現在,這家創業之初只有兩臺設備的小企業,年產值已能達到600多萬。
這樣的“領頭羊”,鄉親們自然信任他、擁護他。前段時間,為了讓鄉親們再增收,老雒又“打頭陣”進行土地流轉。他說:“現在我們村,環境美、產業興、村民富,但發展也遇到了瓶頸,把土地流轉出去,鄉親們就能騰出手去打工、創業,一邊收著每畝地1000塊的租金,一邊拿著幾千塊的工資,加起來比光種地要多好幾倍,一舉兩得。”
村里178戶村民在老雒的帶領下,流轉耕地1000畝,占到了全村耕地的六分之一。朗口村也因此又“紅”了一把,成了辛集市土地流轉最多的村。
村民宋小根告訴記者,地是他的命根子,開始真想不通,舍不得租出去,也擔心租出去就收不回來了,可雒書記擺事實、講道理,說得有理,就聽他的話把地都租出去了。
經營共贏種植合作社的雒增光,也很快嘗到了甜頭,他高興地說:“聽了雒書記的話把家里的12畝地流轉出去了,有租金‘保底’不說,還能專心種大棚蘑菇和黃韭,過年這幾天,就賺了10來萬。”
雒永拴與村民一起種樹。宋茹欣 供圖
要想發展好,產業也得活起來。老雒深知“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道理,積極為有意創業的鄉親們創造有利條件,從選廠址、定項目,到辦手續、跑貸款,他都全力支持,幫忙解決問題。現在,朗口村已有二十多家公司。
有這樣頭腦活、思路新、肯干事、敢帶頭的“當家人”,現在的朗口,24小時供水成為現實,孩子們在漂亮的三層教學樓上課,小游園、小菜園、休閑娛樂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全都建成了,村里村外全部換成了太陽能節能路燈,主要街口安裝了監控攝像頭50多個,道路兩旁種上了國槐、核桃、柿子還有棗樹,直通辛集市區的公交車也開到了家門口……朗口人漸漸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辛集市南智邱鎮朗口村牌坊。宋茹欣 供圖
朗口村由窮到富、由亂到治,變化翻天覆地,老雒本人也先后榮獲河北省“中國夢-趕考行”最美河北人之百姓喜愛的好官、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北省千名好支書等榮譽稱號。老雒說:“我生在朗口,長在朗口,有機會為父老鄉親服務,是我的幸運。新的一年,我這個‘當家人’,定要繼續帶好頭,把好鄉村振興的前行方向,讓朗口的前途更加明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