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好,紅薯剪苗忙。經過一個冬天的漫長準備,以及前期的精心培育,峰峰鎮上一村第一批脫毒紅薯種苗,喜獲豐收。峰峰鎮上一村是典型的農業村莊,留守婦女眾多,峰峰鎮作為邯鄲市“三變三化”的試點鄉鎮,以“文化旅游和鄉村振興提升年”為契機,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在“花頭巾”和種植大戶間牽起“紅線”,昔日“農忙圍著地頭轉、農閑守著飯桌轉”的農家婦女,成為務農做工兩不誤的“半邊天”。
在上一村西側,二十余座大棚編著序號整體排列,十分壯觀。走大棚內,一株株嫩綠的紅薯苗長勢良好,綠意盎然,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走進6號大棚,只見三十余名婦女和分散坐在各個地塊忙碌著,手腳麻利,一剪一系,一捆捆紅薯苗擺放整齊。

“俺家就是隔壁上二村的,騎車十分鐘就到了。家里的地租出去了,每年這時候閑著沒事就來地里剪紅薯苗。”鹿大姐坐在小板凳上,拿著剪刀,一棵一棵地麻利地剪取紅薯秧苗,一會就一小把。“剪夠100棵捆成一捆,我早上6點來的,中午這里管飯,一天能剪一百捆呢!”旁邊的一位婦女說道:“是嘞,她干得比我們都快,干的一天得掙一百多塊錢呢,說說笑笑就把錢掙了,主要是工作自由,不耽誤我回家給孩子做飯!”就這樣,大家說著笑著,手里的活沒停,不一會,這一小片秧苗齊茬剪完,一捆一捆的碼在一起,搬起凳子,又挪到下一片秧苗繼續干起來。峰峰鎮積極引導廣大婦女利用農閑時節就近就地務工,使婦女成了在自家地里按時上班拿工資的“鐘點工”,不僅滿足了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用工需求激活了農村婦女就業市場,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實現婦女就業與發展經濟雙贏。
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上一村村結合“三變三化”政策和村情實際,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建立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結合農村清產核資,通過大戶土地流轉或農戶土地入股分紅等形式,充分利用農業資源,打造了占地千余畝的上官莊紅薯種植銷售基地,這個基地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紅薯小鎮”。目前,紅薯小鎮共建有脫毒薯育苗大棚40個,占地面積約50畝。紅薯種苗的采摘將一直持續到6月份,可收獲種苗2000萬棵,現已經吸納了上一村周邊10公里以內的150余名農村婦女、脫貧婦女前來務工,帶動了當地婦女就地就近就業,促進了留守婦女增收致富。
助力鄉村振興,巾幗不讓須眉。下一步,將以全區“文化旅游和鄉村振興提升年”活動為契機,上一村再興建大棚20個同時,建設一座儲量30萬斤的恒溫庫,開拓線上線下電商渠道,擴大銷量,結合峰峰鎮的旅游特色資源,打造鄉村種植采摘、休閑娛樂融合一體的“紅薯小鎮”。把農村留守婦女的勞動力資源轉化為承接產業轉移的有效資源,實現留守婦女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戶增收,形成特色產業,讓留守婦女們撐起鄉村產業振興的“半邊天”。
邯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薇 通訊員 管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