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余俊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營造良好文化生態,提升文化原創能力,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領域精品創作。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
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岳雯表示,文化原創能力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思想深度、審美活力與創造膽識的綜合體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我們提供了原創的深厚根基,中國正在經歷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是前所未有的創作寶庫。”她認為,當前我國文化創作活力持續迸發,正處于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的關鍵時期。
“十四五”期間,我國文化原創能力顯著增強。據統計,2024年,全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1423億元,比2020年增長37.7%。與此同時,我國原創作品海外傳播成效顯著,一批具有中國氣派、時代特色的文藝精品贏得國內外廣泛贊譽。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認為,營造良好文化生態需要構建完善的文化生產、評價和市場體系。他建議從四個方面提升文化原創能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讓原創者獲得應有回報;建立科學的IP轉化機制;在各類評獎中明確鼓勵原創的標準;加大各類基金對原創項目的扶持力度。
在培育文化人才方面,周志強表示,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建立創作者與高校研究者的聯動機制,為年輕創作者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要鼓勵文化創作者敢于突破、勇于創新,讓想象力充分釋放。”
岳雯認為,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為文化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規劃建議明確強調支持原創,這為創作者營造了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我們有信心培育出更多扎根人民、面向未來的精品力作。”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文化生態的持續優化和原創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建設必將迎來更加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為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