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機器狗在工廠間穿梭自如,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正悄然“解碼”大腦信號,智能四足機器人在應急現場參與救援……這些曾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如今正照進現實。
推動這些變革的,正是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眾多科技創新企業。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杭州“六小龍”同臺亮相,也讓其背后持續陪跑的資本力量備受關注。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目前,間接參與投資杭州“六小龍”的保險機構已達數十家。這些險資雖未站在舞臺中央,卻以“二級至四級股東”的身份,低調完成了圍繞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的長周期布局。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意味著,險資支持科技產業的目標愈發清晰。多家險資機構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持續構建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體系,不斷拓展賦能創新的深度與廣度。
“間接投資”織就資本紐帶
杭州“六小龍”,包括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樹科技”)、杭州群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杭州云深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深處科技”)、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腦科技”)、杭州游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作為杭州乃至全國科創領域的新銳力量,這些公司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隨著部分企業上市計劃逐漸明朗,其背后的資本脈絡也浮出水面。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發現,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壽險”)、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人壽”)等頭部險企,多采用間接出資方式,在“險資—私募股權基金—科技企業”的多層投資架構中,成為這些企業的資金后盾。
例如,天眼查信息顯示,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約19.9%股份,后者則持有宇樹科技約2.29%的股份。
由太保壽險等公司設立的太保長航股權投資基金(武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太保長航”)、友邦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都會人壽”)分別持有南京經緯創叁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24.59%、19.67%、9.84%的股份,后者則持有宇樹科技約1.29%股份。
太保長航、友邦人壽、大都會人壽分別持有深圳市達晨創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10.12%、9.92%、4.96%的股份,后者則持有云深處科技1.22%股份。
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旗下的多只子基金投向了杭州“六小龍”中的部分企業。例如,其旗下子基金深創投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新疆)有限合伙企業持有宇樹科技約1.4%股份。而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出資方中有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險企。由此,險資借道國家級政府引導基金實現對科技企業的投資布局。
此外,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國壽大健康系列基金投資項目中就包括強腦科技B輪融資。
從投資模式來看,險資主要以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伙人(LP)身份參與投資,且合作的私募股權基金多為政府或國資主導的國家級、區域級基金。例如,上述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是中央網信辦和財政部共同發起設立的國家級投資基金,規劃總規模1000億元,主要采取股權直接投資方式,專注于互聯網領域進行投資。
整體來看,險資并未直接出現在杭州“六小龍”股東名單,但通過“政府母基金—產業子基金—科技企業”層層遞進的投資模式,把資金精準輸送到科技產業,既規避了科技項目早期的高波動,又能分享技術指數級增長的紅利,實現投資安全性與戰略價值的平衡。
從“耐心資本”到“有為資本”
對杭州“六小龍”的間接投資,是險資支持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險資投資的“含科量”不斷提升,角色也從資金提供者升級為“資本+服務”的綜合賦能者。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底,險資投向科技類企業的資金規模已超6000億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構建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愈發緊迫?!敝性儋Y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保險資金亟須實現從“長期資本”到“耐心資本”再到“有為資本”的能級躍升,主動適配投融資新范式,全面增強金融供給的適配性與精準度——不僅要做時間的朋友、項目周期的朋友,更要做產業趨勢、企業生命周期的朋友。
李巍進一步表示,基于上述理念,近年來,保險資管機構構建了“間接股權投資帶動直接投資、債權融資及雙向賦能”的多元服務體系,早期小額分散投創業投資基金(VC),中后期大額穩健投成熟項目,這種全鏈條布局既契合了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也為險資實現長期收益提供了有效路徑。
其他頭部險資機構也加快了創新服務科技企業的步伐。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產”)相關業務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十五五”時期,國壽資產在戰略規劃中會將科技金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投資工作深度融入“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戰略落地見效。
構建科技金融新范式
盡管險資與科技產業的融合態勢向好,但受資金特性、投資能力等因素影響,當前,險資參與科技創新投資仍面臨多重挑戰。在此背景下,保險機構正通過模式創新、能力升級等方式積極破局。
國壽資產相關業務負責人坦言,科技創新項目具有規模較小、風險較高、期間收益不穩定且退出存在不確定性的風險收益特征,與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傳統的投資思路有較大區別,目前,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服務科技創新領域投資存在卡點和堵點。例如,資金審慎運用原則與新興產業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存在沖突,傳統風險管理體系與科技企業適配度不足等。
為破解這一難題,國壽資產創新性地通過S基金(主要指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模式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推動保險資金長久期與科技創新長周期的精準匹配。未來,保險資管機構需要持續推進深度變革,以更加適配科技金融的發展特性。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資產”)則認為,保險資金參與科技投資面臨三大挑戰:科技創新非線性、高波動特征與回報滯后的特性與險資的安全性要求不匹配帶來的錯配風險;險資傳統投資以債權為主,對硬科技賽道產業理解不足帶來的能力缺口;股權投資資本占用高,從而帶來償付能力壓力。
在此背景下,人保資產表示,人保資產為有效匹配科技創新領域多樣化的融資需求,積極拓展參與科技創新體系的路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可轉債、夾層基金、股權投資等方式介入重大科技項目全生命周期;同時,積極推動S基金接力投資。
從間接投資杭州“六小龍”的實踐來看,險資通過“借道基金、全周期布局”的模式,既為科技企業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持,也為自身開辟了長期價值投資的新路徑。這一模式不僅體現了耐心資本對創新的耐心陪伴,更彰顯了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方向。
未來,隨著投資能力的持續提升、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險資有望進一步發揮“有為資本”的作用,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進程中展現更大作為。險資機構不僅要繼續深化“科技+金融”的融合創新,還需在理念上實現從財務投資者到產業共建者的轉變,真正成為科技創新浪潮中的同行者與賦能者?! 。ㄓ浾?冷翠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