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

355畝水田只用1人打理 看大國糧倉“硬核”實力

2025-09-19 08:15:19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從零散破碎的小田塊,到連片規整的標準格田;從傳統人工巡田管護,到如今物聯網智慧賦能,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更成為筑牢大國糧倉根基的關鍵之舉。如今,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如火如荼,如何讓每畝良田都成為豐收沃土?答案不止于“建”,更在于“效”與“管”。如何做到建管并重、質產雙升?黑龍江北大荒集團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黑土地上,稻浪翻滾,自動灌溉系統噴灑著水霧,各種智能設備靜靜矗立,航化作業飛機不時飛過……這幅現代農業圖景,正是黑龍江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

  2024年,黑龍江省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近1.2億畝,居全國首位;糧食總產量達1600.34億斤,占全國糧食產量的11.3%,連續15年全國第一,為端牢“中國飯碗”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辦、國辦印發的《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提出,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空間布局和時序安排,優先在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以及糧食產量高和增產潛力大地區開展建設。

  作為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荒集團”)2024年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3138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68.98%。今年,北大荒集團計劃完成10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總投資24.02億元。如何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好后的農田如何管護?當地農戶是如何從中受益的?

  “以前沒人要,現在搶不著”

  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的一處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水泥車、挖掘機轟鳴作響,正在對一段機耕路進行作業。“以前這片是砂石路、‘扁擔田’,灌溉有難度,農機開進去很不方便,修好后可就解決大問題了!”周邊的農戶對此充滿期待。

  “項目總長12.64公里,七星農場的3個管理區、近300戶農戶都能從中受益。”北大荒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一標段項目經理于洪玉告訴記者,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采取“中間機耕路、兩側為格田、四周為水渠”的改造模式進行標準格田改造,能夠提高有效插植面積3%至4%,實現畝增產15公斤至21公斤。

  如何建好高標準農田?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將這一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成立領導小組,并先后出臺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2024年度項目謀劃過程中,北大荒集團因地制宜確定項目區和建設內容,例如,對水田區進行格田化改造,對旱田區進行侵蝕溝(魚眼泡)治理等,整體田塊整治工程投資占比達31.82%。同時,把建設重點放在田內,優先開展田塊整治、田間灌排體系、機耕道和生產路等建設,堅決落實“田塊整治作為優先中的優先”任務指標。

  格田改造有啥用?種植戶的感受最直接。

  在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第一管理區的廣袤田野上,種植戶秦玉秋承包的320畝水田已全部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這些年,秦玉秋承包的土地變化不小——從70塊小池田變成了10塊大池田,田埂變成了耕地,道路更加平直。

  “小田變大田后,農機可以撒歡跑!”秦玉秋告訴記者,每年因此節省機耕費、人工費近萬元,插秧進度還能提前;經過規模化格田改造,他承包的土地去年畝產突破1400斤。“農機作業最怕拐彎抹角。改造完成后,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高標準農田的規模效益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軍川農場有限公司同樣得到了驗證。隨著水田格田、田間道路、涵洞、排水溝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軍川農場高標準農田的有效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土地集中連片充分發揮規模效益,打造出一片片高產穩產的沃野良田。

  “旱能澆、澇能排,機耕路通到田頭,現在種地全靠農機,省時省力還增產。”北大荒集團軍川農場川南管理區種植戶雷玉清算了一筆賬,他家承包了240畝地,改造后增加了4.8畝有效耕種面積,年度增收4800元。

  “高標準農田改造后,農場的地從低洼易澇地變成了高產穩產田,以前這地都包不出去,現在想承包都搶不著,種植戶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北大荒集團黑龍江普陽農場有限公司工程建設管理部總經理湯懷升說。

  從“摸土看天”到“動動手指”

  中辦、國辦印發的《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鼓勵高標準農田經營主體自主推進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墑情蟲情自動監測、智慧氣象服務等信息化建設。在北大荒的廣闊黑土地上,這樣的信息化建設實踐比比皆是。

  走進北大荒集團黑龍江二九〇農場有限公司的高標準農田,物聯網設備矗立田間,連通智能化數控灌排系統——一體化格田閘門和格田超聲波水位計相互配合,能夠實現精準灌排水。“農戶只需點擊‘數字北大荒’手機APP,就能自動灌溉。”北大荒集團二九〇農場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張武介紹,農場綜合運用智慧管水控水等技術,經高標準農田改造后,畝產提升約30斤。

  農田水利的智能化升級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北大荒集團二九〇農場通過對水利樞紐的水流量、庫容和閘門等設備狀態的精準監測、智能調度、遠程控制等,顯著提升了灌排系統的管理效率。張武見證了農場從田塊零碎、溝渠淤塞到一馬平川、整齊有序的巨大變化,“以前田里灌排渠容易內澇,種植戶得扛著鐵鍬過來挖。現在農機能直接開到地里,人工、機械成本大大降低,這些變化都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

  智能灌溉系統改變了傳統農業勞作方式。在北大荒集團軍川農場的試驗田里,515.8畝水田中的智能設備讓農田有了“智慧腦”,物聯網蟲情測報燈、田間氣象站、孢子捕捉儀等“科技利器”遍布田間,將病情、蟲情、氣候等數據實時傳回數字云平臺,為病蟲害防治、品種選種等決策提供依據,為作物生長精準“把脈開方”。“先進設備的應用帶來了觀念的改變,耕種管收全流程變得科學又高效。”北大荒集團軍川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賀彥說。

  在智慧農業技術賦能下,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實現了轉型發展。近年來,七星農場建立百畝智慧農場實驗區、千畝智慧農場示范區、萬畝智慧農場推廣區,實現農業生產由精準化、智能化向無人化邁進。農場還向核心區附近的50萬畝高標準農田推廣應用智慧農業技術,配備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2320套,輔助直行插秧面積達80%以上。在高標準農田上還安裝了220個葉齡智能監測點,利用數據分析對126萬畝土地種植全過程進行科學指導,畝節約灌溉用水30立方米以上,畝平均增產25公斤以上。

  實實在在的效果讓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農田將數字農業技術大面積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轄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下轄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糧食總播種面積1200余萬畝,年均種植水稻1000萬畝左右,是世界高緯度粳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該公司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目前已建設8個智慧農場群,通過應用5G通信、天空地一體化等技術,累計開展水旱田耕種管收全場景智能農機作業2300萬畝。

  “一云統攬、一圖呈現、一網通辦”,通過平臺整合,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建立了集智能葉齡診斷、智慧施肥灌溉、氣象預報、災害預警等管理功能于一體的“數字三江一體化云平臺”,實現了農業大數據可視化監測、全程化采集、系統化處理、科學化診斷等功能。

  站在“數字三江一體化云平臺”前,技術員只需輕點鼠標,地塊土壤含水率、氮磷鉀含量實時監測值、未來降水概率等動態數據便一目了然。“過去種地要‘摸土看天’,現在傳感器每10分鐘傳回一次數據。”北大荒智慧農業農機中心主管劉建國告訴記者,平臺電子地圖能清楚看到每塊地的種植歷史、品種、產量、管理措施、智能農機分布情況等,用大數據指導農業生產。

  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北大荒的農業生產方式。從智能灌溉到水肥一體,從智慧育秧到數字農服,從智能水利到航空植保,北大荒集團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實現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的硬件升級,更通過植入“科技芯片”,驅動智慧農業蓬勃發展,實現了農業生產方式的深度變革與效能躍升。

  在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第八管理區種植戶張景會看來,農場搭建的耕種管收全環節智能管控系統,讓科技真正走進了田間地頭。這種基于數字技術的精準農業,正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30年前,我扛著鐵鍬巡田,風吹日曬;現在,只要動動手指,就能隨時查看秧苗長勢。現在我承包的355畝水田,自己一個人就能全部管理。”張景會說。

  農田設施有了“監護人”

  如果說建設好高標準農田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管護好、利用好這些農田,則是長期獲益的重要保障。

  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寶泉嶺農場有限公司梧桐山管理區,新改造的193塊標準化格田整齊排列。管護員孫大臣正對改造后的排水溝進行例行檢查,“邊坡達標,接縫緊密無滲漏,溝底平整無淤堵……”

  今年,北大荒集團寶泉嶺農場投資4632萬元建設2萬畝高標準農田,目前已完成田塊平整3369畝、溝道護砌10.119公里等工程。北大荒集團寶泉嶺農場農業生產部工作人員張磊介紹,農場堅持“誰受益誰管護”原則,每500畝農田配備1名專職管護員,管護標準嚴格執行“平直實瘦適”要求,目前已培訓管護人員85人次,確保格田灌排通暢。

  在北大荒集團普陽農場,記者看到了一摞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巡查養護記錄和管護臺賬。“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是田間工程巡視期,包括每周一次灌排設施、渠系建筑物,每月一次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每季一次農田防護與生態環保等8項主要內容。”北大荒集團普陽農場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孫濱告訴記者,農場實施網格化管護機制,將管護工作分解到人、落實到田塊,保障高標準農田設施正常運轉。

  高標準農田靠的是三分建、七分管。如何確保建成一畝、見效一畝、管好一畝,持續發揮綜合效益,認真做好建后管護“后半篇”文章?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建立了權責明晰、制度健全、考核科學的良性管護機制,實現分公司、農場有限公司、管理區、受益種植戶分級管理,并對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明確管護標準、資金使用范圍和監督考核機制,確保這些工程設施得到定期維護。

  “以前遇到農田設施陳舊、線路老化等問題,種植戶要層層上報,耗費時間精力。現在農場按固定時間進行養護,讓每塊良田都有了‘監護人’。”湯懷升說。

  記者從北大荒集團農業發展部了解到,近年來接連出臺的嚴格管護制度相繼落地,管護工作有主體、有人員、有資金、有標準、有監督、有考核。據介紹,北大荒集團設立集團、分公司、農牧場、管理區、作業站五級管理體系,對灌排系統、田間道路、輸配電工程設施等進行全面管護,避免“重建輕管”現象,確保管理和養護到位,讓每一畝高標準農田都能獲得精心的滋養與守護。

  黑土沃野,大國糧倉。北大荒的沃土良田用沉甸甸的收獲,續寫著“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的新篇章。(經濟日報記者 馬維維)

編輯:蘇穎
責編:王 衛
審核:閆振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寿区| 大石桥市| 韶关市| 广元市| 徐闻县| 五指山市| 格尔木市| 桃源县| 五大连池市| 阳西县| 孟连| 大洼县| 双牌县| 大同县| 鹤岗市| 从江县| 巨野县| 商都县| 德保县| 镇沅| 洮南市| 龙陵县| 高密市| 陆良县| 泊头市| 城市| 潜江市| 黄浦区| 成都市| 临澧县| 海原县| 山阴县| 类乌齐县| 镇原县| 红河县| 东明县| 嘉禾县| 潼关县| 尤溪县| 正安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