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后很多人不重視按壓方式,稍不注意就容易踏入一些“雷區”,出現淤青,常見的比如不停地按揉針眼、按壓時間過短和僅按壓皮膚針眼等。那么正確的按壓方法究竟是怎樣的呢?
1.準備工作要做好
在獻血結束后,醫護人員通常會為你提供無菌棉簽、紗布或創可貼 。這些可都是按壓針眼的“得力助手”,一定要妥善使用。如果是自己準備按壓物品,務必確保其干凈無菌,避免細菌趁機而入,引發感染。
2.姿勢手法很關鍵
當針頭拔出后,不要慌亂,用三指并攏(食指、中指、無名指)或大拇指,順著靜脈走向,通過創可貼或紗布輕壓針眼。目的是同時覆蓋住皮膚和血管壁上的兩個針眼,讓血液無縫可鉆。注意力度要適中,太輕了無法有效止血,太重了則可能會讓你感到疼痛,還可能對血管造成額外的損傷。
3.按壓時長需保證
按壓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任務,要持續按壓10—15分鐘。在這段時間里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中途就松開查看。凝血過程需要每一個凝血因子都發揮作用,持續的按壓能為它們提供穩定的環境,順利完成止血任務。一旦中途中斷,就可能前功盡棄,讓淤青有機可乘。
需要注意的是,按壓結束后,也不能掉以輕心。4小時內不要取去創可貼,讓它繼續守護針眼。同時要保持針眼處干燥、清潔,24小時內不沾水 。這就好比給受傷的部位筑起一道保護墻,防止細菌和水分侵入,引發感染。如果不小心沾到水,要立即用干凈的毛巾輕輕擦干,并使用碘伏等消毒劑進行消毒。
如果不幸還是出現了淤青,也不要驚慌失措。一般來說,如果淤青面積較小,身體自身的吸收能力會慢慢將其“消化”,無需特殊處理。但要是青紫面積較大,看起來比較嚴重,也有辦法應對。在獻血24小時后,可以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淤青部位 ,每次15—20分鐘,每天3—4次。熱敷能讓局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就像給身體的吞噬細胞提供了更快的“交通工具”,幫助它們更高效的吸收淤血,讓淤青盡快消失。胡程利 付鴻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