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迎來連續降雨,氣溫明顯下降。季節性降溫是誘發心腦血管急癥的重要因素,特別對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構成威脅。天津市環湖醫院急診科醫生提醒市民應增強防范意識,通過科學保暖、規律服藥、健康飲食和識別預警信號等方式,平穩度過疾病高發期。
氣溫驟降危害大
“氣溫變化與心腦血管病的關聯十分明確,氣溫驟降對血管的沖擊尤為顯著。”環湖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吉祥解釋,寒冷刺激會使人體交感系統興奮,尤其老年人血壓調節能力較弱,易出現血壓劇烈波動,進而誘發腦出血。同時,低溫會提高血小板聚集性,導致血液黏度升高,加上血管收縮、降溫后活動量減少、飲水量不足等因素,多重風險疊加可大幅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作概率。
三類人群需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日間氣溫驟降,早晚溫差也容易被忽視,溫度波動同樣可能成為疾病誘因,市民需同步做好防護。吉祥表示,當前天氣下,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三類,一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房顫等基礎病的患者;二是高齡人群,以及有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者;三是有相關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即便是年輕群體,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目前無法明確降溫與年輕人發病的直接因果關系,但臨床中已出現因降溫導致血壓過度波動,進而引發心腦血管問題的案例。“血壓異常波動是核心風險點,不分年齡都需關注。”吉祥表示。
科學急救至關重要
一旦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癥狀,及時識別與科學急救至關重要,可通過“中風120”口訣快速判斷:“1”指觀察一張臉,是否出現口角歪斜、流口水;“2”指查看兩只胳膊,是否有一側肢體突然無力;“0”指聆聽語言,是否存在說話不利索、表達不清的情況。此外,突然看東西模糊或者偏盲、走路撞墻、持續性頭暈且伴隨肢體癥狀,也可能是疾病發作的預警信號,需要警惕。
如果身邊有人出現上述癥狀,建議家屬保持冷靜,讓患者平穩坐臥,避免因肢體無力摔倒。若患者有意識障礙,需防止其嘔吐物或口腔分泌物嗆入氣管,以免引發吸入性肺炎。“建議不要盲目喂水,優先將患者送往離家最近、具備溶栓評估能力的醫院,不要因糾結轉院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救治效果。”吉祥表示。
加強防護 注意保暖
建議市民從生活細節入手加強防護:首先要做好保暖,密切關注氣溫變化,及時添衣,特別注意頭、頸、足部的保暖;高血壓患者需規律服藥,不要隨意停藥或減藥,同時增加血壓監測頻次,及時掌握血壓波動情況;飲食方面應堅持低鹽、低脂、低糖原則,多攝入蔬菜水果和膳食纖維;避免在寒冷時段進行戶外活動,可選擇在室內鍛煉并注意循序漸進;要保證足量飲水,以白開水為主,少喝含糖飲料。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氣溫波動可能更加頻繁。“市民應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識,一旦出現相關癥狀要盡早就醫,為生命健康爭取寶貴時間。”吉祥表示。
(信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