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精密的“凈化工廠”,一旦功能受損,飲食管理就從“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科學的腎病飲食并非簡單的“少吃鹽”或“戒蛋白”,而是一套精細化的營養策略,其核心目標是:減輕腎臟負擔、延緩疾病進展、預防并發癥。那么,腎病患者飲食五大核心原則是什么?腎病患者飲食通常遵循“五控一保”原則,即控蛋白、控鹽、控鉀、控磷、控液體,并保證充足的熱量。
優質低蛋白飲食:“質”比“量”更重要
蛋白質代謝后會產生尿素氮、肌酐等廢物,主要靠腎臟排出。減少蛋白質攝入就是直接為腎臟“減負”。保證優質低蛋白飲食,具體怎么做?
“低”:非透析患者需根據腎功能分期(eGFR)限制每日蛋白攝入量。
“優”:有限的蛋白質要用在“刀刃”上,60%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這類蛋白人體利用率高,產生的廢物少。
優質蛋白來源:蛋、奶、瘦肉、禽肉、魚及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漿)。
需限制的普通蛋白:主食中的植物蛋白(如米、面),因其利用率低,產生的廢物多。可在營養師指導下用麥淀粉(一種去除植物蛋白的純淀粉)替代部分主食,將寶貴的蛋白配額留給肉蛋奶。
嚴格限鹽:穩住血壓和水腫的“鑰匙”
鹽(鈉)會導致水鈉潴留,引起高血壓和水腫,這兩者都會加速腎損傷。嚴格限鹽具體怎么做?
每日食鹽攝入量應<5克(約一個啤酒瓶蓋的量),嚴重者需<3克。
警惕“隱形鹽”:醬油、味精、蠔油、咸菜、臘肉、火腿、零食、罐頭等加工食品含鈉量極高。
烹飪技巧:多用蔥、姜、蒜、辣椒、香草、檸檬汁等天然調味品替代鹽和醬油,享受食物本味。
謹慎控鉀:防止“高鉀血癥”的心臟風險
腎功能下降時,鉀無法有效排出,血鉀過高可導致肌肉無力、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謹慎控鉀具體怎么做?
少吃高鉀食物:常見的有:香蕉、橙子、柚子、土豆、紅薯、西紅柿、菠菜、蘑菇、海帶、豆類、堅果等。
去鉀小技巧:對于蔬菜(如菠菜、土豆),可先切塊浸泡或焯水后再烹飪,能去除一部分鉀。水果選擇蘋果、梨、西瓜等相對低鉀的品種。
嚴格控磷:保護骨骼和血管的“隱形衛士”
高血磷會引發皮膚瘙癢、骨骼脆弱(腎性骨病)和血管鈣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嚴格控磷具體怎么做?
少吃高磷食物:動物內臟、堅果、全谷物(糙米、燕麥)、奶制品、可樂等碳酸飲料、加工肉制品。特別要注意的是,加工食品中的無機磷(添加劑)吸收率幾乎100%,危害極大。
牢記口訣:“少吃零食少喝飲料,內臟堅果要記牢”。
合理控水:平衡身體的“天平”
尿量減少的腎友(如透析患者),飲水過多會導致水腫、心衰和高血壓。合理控水具體怎么做?
每日飲水量=前一日尿量+500ml(約一杯水)。水腫、少尿者需更嚴格限制。這里的水量包括所有液體,如粥、湯、牛奶、果汁等。
需要提醒大家,腎病患者飲食通常遵循“五控一保”原則的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熱量,身體的“燃料”不能少。限制多種營養素的同時,必須吃夠熱量,否則身體會分解自身蛋白質(肌肉)來供能,反而產生更多廢物,加重病情。熱量來源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麥淀粉、糖、粉絲等)和脂肪(植物油)。建議在兩餐間可適量添加一些低蛋白、高熱量的小吃,如藕粉、麥淀粉做的點心、冰糖、蜂蜜等。
個體化是金標準不能“一刀切”
個體化是金標準,最重要的一點腎病患者飲食切忌“一刀切”。腎病患者分期不同,方案不同:早期(CKD 1-2期)與晚期(CKD 4-5期)及透析患者的飲食要求差異巨大。病因不同,側重不同:糖尿病腎病患者需同時控糖;痛風腎病患者需低嘌呤飲食。
特別提醒,請務必在腎內科醫生和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下,制定最適合您個人病情的飲食方案,并定期復查調整。科學的飲食管理,是您與醫生并肩作戰時最有力的武器之一。管住嘴,就是在為腎臟減負,為健康加分。
(曹曉燕 王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