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高鹽飲食的危害尤其需要警惕。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減鹽”列為全球慢性病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因為它不僅關系到個人健康,更是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
市傳染病醫院專家表示,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適量攝入有助于維持人體正常的細胞功能和神經肌肉興奮性,但長期過量攝入會成為潛伏在身邊的健康隱患。多余的鹽分會導致水鈉潴留,增加血容量和血管阻力,引發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鹽還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鈣流失,增加骨質疏松和骨折風險;同時刺激胃酸分泌,破壞胃黏膜屏障,提高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風險。研究表明,高鹽飲食還可能與認知能力下降、哮喘發作頻率增加等問題相關。
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日均烹調鹽攝入量為9.3克,遠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5克標準。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值還不包括從醬油、蠔油、味精、雞精、咸菜、加工零食等食物中攝入的“隱形鹽”。一些看似不咸的食品,如方便面、面包、餅干、早餐麥片、奶酪、番茄醬等,也可能含有不少鹽分。兒童、孕婦和老年人對鹽更敏感,高鹽飲食對他們的健康影響更大,比如兒童的腎臟發育尚未完善,老年人的血壓調節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現高血壓及相關并發癥。
專家就此呼吁:為了健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到:
1、使用限鹽工具。家庭烹飪時可用限鹽勺或啤酒瓶蓋(一平蓋≈5 克)控制用量,逐步將每日鹽攝入控制在 5 克以內。
2、巧用天然調味。用檸檬、醋、花椒、蔥姜蒜、孜然、香草等天然香料替代部分鹽,既提升風味又減少鈉攝入。
3、少吃高鹽食品。減少咸菜、泡菜、臘肉、火腿、香腸、熟肉制品、薯片等高鹽零食的攝入頻率和份量。
4、閱讀食品標簽。學會查看營養成分表,選擇每 100 克食品中鈉含量≤120 毫克的低鈉食品,或選擇“無添加鹽”產品。
5、烹飪技巧。盡量在菜肴快出鍋時放鹽,這樣用較少的鹽就能嘗到咸味;避免重復使用含鹽湯汁或反復加熱剩菜。
6.外出就餐。點餐時主動要求少放鹽或不放鹽,優先選擇清蒸、水煮、燉、烤等烹飪方式,少選紅燒、鹵味等高鹽菜品。
專家還特別提醒:減鹽不只是飲食習慣的改變,更是對健康的長期投資。它不需要昂貴的成本,也不需要復雜的技巧,只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關注和堅持。讓我們從每一餐做起,從今天開始,邁出這一小步,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收獲一大步。(胡程利 董蕊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