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稟賦——北緯41°“冷涼基因” 孕育彩椒盛會根基
“崇禮的彩椒,咬一口清甜多汁,一股山泉水的清香留在唇齒間,妥妥的純綠色天然無公害產品,讓人吃了就忘不掉。”在大會崇禮彩椒品鑒區,來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和同伴一邊品嘗,一邊忍不住點頭稱贊。這份獨特口感的背后,是崇禮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
崇禮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海拔在800米至2100米,恰好處于北緯41°黃金農業帶。來自東南的暖濕氣流順地勢在這里抬升,與盛行西風帶上的大氣環流交匯,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和“小環境”。這里年均氣溫僅4.0℃,晝夜溫差超15℃,夏季涼爽的氣候不僅避開了高溫對蔬菜生長的不利影響,更讓彩椒有足夠時間積累糖分和營養。“晝夜溫差大,作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積累多、消耗少,這賦予了崇禮蔬菜糖分含量高、營養豐富、色澤艷麗的獨特品質,也讓崇禮成為華北地區優質冷涼蔬菜產區之一。”來自大會的“冷涼地區蔬菜大王”評選團隊的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專家向記者解釋道。
不僅如此,崇禮森林覆蓋率達71.5%,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高達1萬個,是天然的“綠色氧吧”。純凈的山間水源、疏松透氣的沙壤土質,與冷涼氣候相互交融,為彩椒生長提供了絕佳環境,也讓草莓、架豆、口感番茄等其他特色農產品都飽含山野的甘甜與健康。“我們的彩椒不用打太多農藥,這里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張家口崇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林介紹,公司種植的彩椒通過綠色食品認證,部分產品出口到臺灣、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市場,年出口額21萬美元,出口產品每斤價格比市場價高出15%。
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還讓崇禮成為全國蔬菜市場的“夏秋季補給站”。每年7至9月,南方受高溫干旱、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蔬菜產量銳減,而崇禮的越夏彩椒正好批量上市,有效填補了市場空白。如今,崇禮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越夏彩椒生產基地,彩椒種植面積達1.6萬畝、年產量超7萬噸,在全國夏季彩椒市場中占據重要份額。產品不僅供應京津滬粵,還出口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成為河北農業走向全國、擁抱世界的閃亮標桿。
科技加持——創新賦能“智慧種植” 點燃彩椒盛會引擎
“過去種彩椒,全憑經驗,遇到極端天氣就慌了神。現在有了智能設備,手機上就能看棚內溫度、濕度,還能遠程控制澆水施肥,省心多了!”在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冷涼區設施蔬菜信息化管理技術示范基地、崇禮區萬家樂蔬菜有限公司現代農業示范園,總經理袁進蓮點開手機上的智慧農場數字化信息平臺,棚內彩椒生長情況一目了然。這場“種植革命”的背后,是科技的強力賦能。
袁進蓮種植彩椒已經18年,過去一直憑經驗種植,種植規模一直難擴大。但最近幾年,通過引入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范鳳翠團隊的一項項新技術,萬家樂每畝地比過去增收2萬多元,種植規模翻了一倍。2021年萬家樂蔬菜有限公司注冊“奧椒”品牌。如今,在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萬家樂供應的崇禮越夏彩椒占有很大市場優勢。“我們真的吃到了農業科技創新的甜頭兒,現在范老師他們有什么新技術,我們就先試用,爭做崇禮智慧農業的領頭羊。”袁進蓮說。
2023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與崇禮區簽訂“院區科技合作協議”,共同組建8個技術團隊,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家,以櫻桃、草莓、設施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食用菌、道地中藥材等產業為重點,助力崇禮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針對崇禮冷涼氣候特點,團隊創新集成推廣“冷棚彩椒內置保溫被防災減災提質增效技術、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智能管理技術、設施蔬菜物聯網生產技術”等一批先進技術,顯著提升了產業科技含量和綜合效益。
在品種改良上,科研團隊更是下足了功夫。通過多年選育,實現了彩椒品種國產化替代、本土化育苗、智能化生產,打破了國外品種壟斷局面,經濟效益翻番,還創造了46元/公斤的全國最高單價記錄。“以前依賴進口種子,現在用國產種子,成本降了,產量和品質還不差。”崇禮區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建說。聚焦科技成果轉化,2024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培育的草莓新品種“冀香”品種權落戶崇禮莓好莊園,進一步推動當地特色種植升級。
目前,崇禮已建成萬家樂、莓好2個省級創新驛站,江山宏藥材、常裕林木、萬錚農業、崇民農業4個區級創新驛站,與北京市農科院、河北農大等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充分集聚國家、省現代農業蔬菜創新團隊專家力量。下一步,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還將與崇禮區簽署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啟動“北方冷涼蔬菜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謀劃打造“南苗北育、北苗南育”國家級育苗產業集群,探索AI、大數據在農業中的應用,引領區域智慧農業發展,讓冷涼蔬菜產業持續插上“智慧翅膀”。
品牌培育——“崇禮彩椒”金字招牌 擦亮彩椒盛會名片
“以前我們的彩椒,只能跟著大貨車拉到市場上賣,現在有了‘崇禮彩椒’這個招牌,不僅價格高了,還不愁賣!”崇禮區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建的感慨,道出了崇禮冷涼蔬菜品牌培育的顯著成效。
崇禮彩椒的品牌之路,始于一次次品質認可。2012年,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崇禮“崇河”牌綠色食品彩椒憑借優質外觀和獨特內在品質,被評選為“金獎”,首次在全國舞臺嶄露頭角;2016年,在京津冀首屆蔬菜產銷對接大會上,“崇禮彩椒”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十大地方特色蔬菜”;2022年1月14日,“崇禮彩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獲批,正式擁有“國字號”身份;今年9月,“崇禮彩椒”又入選“京津冀區域公用品牌 50強”,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
除了區域公共品牌,崇禮還積極培育企業品牌,形成“公共品牌+企業品牌”雙輪驅動格局。目前,當地已有“崇河”“奧椒”“崇豐”“豐天”等10多個企業品牌,其中“崇河”牌商標被認定為河北省著名商標,綠色食品蔬菜認證面積達6730畝,產品涵蓋彩椒、番茄、大白菜等優質特色蔬菜。
在本次大會的“冷涼地區蔬菜大王比賽”中,崇禮的蔬菜品種從全省7個地市30余個合作社、農業公司、園區等選送的十大品類蔬菜作物、近200個參賽品種中脫穎而出、大放異彩:崇禮區萬家樂蔬菜有限公司獲“黃彩椒大王”,崇禮區綠園蔬菜專業合作社獲“紅彩椒大王”,崇禮區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包攬“水果椒大王”“西葫蘆大王”兩項榮譽,崇禮區莓好莊園獲“草莓大王”,崇禮區圖遠蔬菜有限公司獲“泡椒大王”,崇禮區綠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獲“白菜大王”。這場“蔬菜大王”評選,不僅是對企業品質的認可,更展現了崇禮冷涼蔬菜產業的高質量。
據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旗在頒獎致辭中介紹,“參賽選手代表了我省冷涼蔬菜最高種植水平”。
品牌價值的充分釋放,離不開產業鏈的延伸賦能。崇禮在紅旗營鄉投資引進蔬菜凈菜加工生產線,實現蔬菜采后清洗、分級、預冷、包裝等商品化處理,大幅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建成45家集交易、貯存、保鮮和食宿為一體的蔬菜產地交易市場,冷藏保鮮面積達16500平方米,有效延長產品貨架期。銷售渠道上,崇禮區萬家樂蔬菜有限公司和億方達智匯農業有限公司在北京新發地特菜市場設立檔口,銷售季節長期駐場銷售,實現“地頭—市場”直供,讓“崇禮彩椒”走進更多消費者家庭。
政府扶持——全鏈條“保駕護航” 筑牢彩椒盛會保障
“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我們不可能把彩椒產業做到這么大。”張家口崇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林回憶,2008年公司剛成立時,資金、技術、銷路都成問題,是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讓企業逐步走上正軌。
規劃引領是產業發展的“指南針”。崇禮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設施蔬菜產業,先后制定下發《崇禮縣加快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個規范性文件,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在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中,以崇禮彩椒為主的設施蔬菜被列為“崇禮區清水河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的主導產業,在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進行全面布局,如今已形成石嘴子、紅旗營、西灣子3個千畝以上設施蔬菜種植區和清獅白、石窯子、驛馬圖3個千畝以上露地蔬菜種植區,為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主體培育是產業壯大的“主力軍”。崇禮積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目前全區有設施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以上,農民經紀人300多人,他們活躍在種苗訂購、農資銷售、市場對接、產品運銷等各個環節,成為設施蔬菜優勢產區健康穩定發展的保障。以崇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公司不僅建成集育種育苗、蔬菜生產、冷鏈倉儲、包裝加工、經營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擁有蔬菜進出口經營權,還與當地176戶脫貧戶建立利益聯結共同體,通過訂單種植、統一管理,帶動2024年脫貧戶人均蔬菜種植收入達16734元,基地每年提供106個就業崗位(其中脫貧戶86個),帶動村民務工增收265萬元。
科技服務與風險保障是產業發展的“定心丸”。崇禮結合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實際,與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合作編寫《彩椒棚室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和《綠色食品彩椒棚室越夏栽培技術規程》張家口市地方標準,規范種植流程。2018年以來,持續推行特色農業自然災害損失保險、價格收益保險,截至目前,《特色農業自然災害損失保險》已為15767個農戶提供18327.64萬元農業自然災害風險保障;因各類災害導致農業受災面積2.15萬畝,賠付金額1921.88萬元,4907人次受益,且全部賠付到位,讓種植戶安心發展生產。
本次大會更是政府搭建合作平臺的生動實踐。大會現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惠農金融產品對接,中國建設銀行張家口分行、中國銀行張家口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崇禮支行還與崇禮區農業農村局簽訂戰略協議,為冷涼蔬菜產業提供專項信貸支持,解決農業企業、種植戶融資難問題。同時,大會邀請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專家、京津冀科研院校及種業企業代表,張家口、承德等冷涼蔬菜主產區政府、主管部門及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50余人參加,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北京農科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參展,成功搭建“產學研用+金融”多元合作橋梁,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從自然稟賦的“先天優勢”,到科技加持的“后天努力”,再到品牌培育的“價值提升”和政府扶持的“保駕護航”,崇禮冷涼蔬菜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這場彩椒盛會,不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崇禮將加快蔬菜產業數字工廠化項目建設,集成智慧農業系統、苗情監測、智能溫室等技術,打造500畝智慧農業示范區,同時依托冬奧場館遺產和草原天路風光,發展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推動“農田變景區、農品變禮品”,努力將崇禮打造成為全國冷涼蔬菜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數字農業示范高地、品牌農業引領高地,讓“涼資源”結出更多“致富果”,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力。(邵俊琴 侯鴻儒 周大偉 武殿森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