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養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早睡早起保睡眠
處暑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秋乏”也就隨之出現,此時應充分利用睡眠來調養身體,早睡早起,順應體內陽氣的生發。盡量增加睡眠,并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建議晚10:00入睡,早6:00起床。
防寒防燥防上火
處暑時節,炎熱的氣候已接近尾聲,早晚溫度低,白天氣溫高。早晚若不注意添加衣服保暖,就容易受涼,所以處暑要注意防寒,尤其要注意肚臍、頸椎和肩部的保暖,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初秋天氣干燥,空氣中濕度小,要注意預防發生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發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
增咸增酸減辛辣
處暑時節在飲食方面應適當多吃咸味、酸味的食物,可以多吃西紅柿、山楂、烏梅等,不宜多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熱食物以及燒烤食物。如果早晨起來感覺口干咽干,可以喝點淡鹽水。中醫素有“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的說法,早上喝淡鹽水,洗腸又解毒,而且有少許消炎作用,可潤腸胃通大便,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美容養顏,并可補充多種微量元素。
防燥滋陰潤心肺
燥是秋天的主氣,燥勝則干,常引起鼻干、咽干、皮膚干裂、皺紋增多等,處暑時節天氣較干燥,燥邪易灼傷心肺,此時飲食調養應堅持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的原則,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還可以適當吃些補而不峻、潤而不膩的平補之品,既營養滋補,又易消化吸收。
處暑節氣運動不宜太過,盡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傷及陽氣和損傷筋骨,多伸懶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平時可選擇健身操、慢跑、武術及各種球類運動,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和腦的血液供應。中老年人或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秋季不宜晨練,最好把鍛煉時間安排在下午或傍晚,如果是上午鍛煉,也盡量晚些,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燕趙老年報)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