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胎齡未滿37周的新生兒)因各器官發育不成熟,需要更精細的護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我國早產兒存活率顯著提升,但科學的家庭護理仍是保障其健康成長的關鍵。
一、早產兒的特點:為何需要特殊護理?
早產兒體重常低于2500克,皮下脂肪少、體溫調節能力差,且免疫系統較弱,易發生感染。李娟指出:“早產兒吸吮力弱、消化功能不完善,甚至可能出現呼吸暫停,需家長密切觀察。”
二、六大護理重點,家長務必掌握
1. 保暖:維持“中性溫度”
早產兒易出現低體溫,建議保持室溫26-28℃,濕度50%-60%。可使用暖箱或包裹保暖,但避免過度包裹導致“捂熱綜合征”。
2. 喂養:少量多次,強化營養
- 母乳優先:母乳含抗體和生長因子,建議母乳喂養。若吸吮力不足,可用滴管或鼻飼。
- 母乳強化劑:極低體重兒(<1500克)需在醫生指導下添加母乳強化劑或早產兒配方奶。
- 喂養頻率:每2-3小時喂養一次,避免過度喂養引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
3. 呼吸監測:警惕呼吸暫停
部分早產兒可能出現呼吸暫停(呼吸停止>20秒),家長需學會數呼吸(正常:40-60次/分鐘)。若發現面色青紫或呼吸不規則,立即就醫。
4. 感染預防:嚴格消毒隔離
- 接觸嬰兒前必須洗手,避免親吻嬰兒面部或手部。
- 奶瓶、衣物需高溫消毒,避免與呼吸道感染者接觸。
5.疫苗接種:按時接種筑牢免疫屏障
體重≥2000克、生命體征穩定即可按計劃接種,但卡介苗需體重≥2500克。建議家長保存好接種記錄,并定期隨訪社區醫院安排后續疫苗。
6.定期隨訪:追蹤生長發育
早產兒需定期檢查視力、聽力、神經發育等。矯正月齡(實際月齡-早產周數)是評估其發育的關鍵指標。
三、家庭護理需耐心與科學并重
早產兒是‘慢飛天使’,家長應避免過度焦慮,但也不能忽視科學護理。我市婦幼保健院開設“早產兒隨訪門診”,提供個性化指導。呼吁公眾關愛早產兒家庭,減少歧視與誤解。
(張家口市婦幼保健院 楊婭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