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已全面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近日,北方出現大范圍降雨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暴雨洪水過后,千萬別大意。山區泥石流、滑坡等仍高發,暴雨洪水可能攜帶病菌、化學污染物,加大疾病傳播的風險。只有做好充分準備,積極防范、逐項排查,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次生災害風險,真正安全、放心地迎接新生活。
次生災害防范要點
——警惕滯后性威脅
暴雨天氣可能導致坍塌、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等次生災害,此類次生災害具有延后性,容易造成更為嚴重的傷亡情況。
【劃重點】
撤離預警區 第一時間跑
【怎么做】
◆及時關注氣象預報,避免進入預警區域,橙色以上預警需緊急撤離。
◆遇到泥石流、滑坡、崩塌時,務必第一時間逃跑:
>泥石流來時高處跑;
>滑坡來時兩邊跑;
>崩塌來時躲開跑;
衛生健康防護清單
——飲水安全:嚴防“病從口入”
【劃重點】
只喝安全水 警惕“污染包裝水”
【怎么做】
◆首選瓶裝水、桶裝水或燒開的自來水。
◆自來水需煮沸1分鐘以上再飲用。
◆如果無法將水煮沸,可采用家用漂白劑對水進行消毒。
◆避免直接飲用自來水、山泉水、河水、湖水、井水等各類生水。
◆被洪水浸泡的瓶裝水、飲料,即使未開封也勿飲用(可能滲入污水,污染物也可能附著在瓶蓋和瓶口的螺紋處)。
食品安全:杜絕污染入口
【劃重點】
及時丟棄 煮熟煮透 嚴格消毒
【怎么做】
◆及時清理
>所有接觸過洪水的食品;
>所有存放在冰箱或冰柜中、但洪水曾淹沒過其表面的食品異味、變色、發霉或質地異常的食品;
◆切勿食用
>任何生食(包括蔬菜等所有食物都應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洪水后死亡的家禽或者魚蝦(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忌亂扔);
>從洪水里撈上來的活魚活蝦(可能攜帶病菌或受到污染);
◆可消毒食材這樣做
>未開封真空包裝食品:酒精擦拭外包裝;
>瓜果蔬菜:用1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0分鐘→流水沖洗30秒;
◆對餐具等進行徹底清潔和嚴格消毒
>煮沸消毒:將物品完全浸沒在水中,煮沸至少1分鐘;
>化學消毒:采用家用消毒劑,根據使用說明對物品進行消毒;
>對于一些無法徹底清潔消毒的物品,如嬰兒奶瓶的奶嘴、吸管杯等,直接丟棄;
個人防護:避免接觸污染
【劃重點】
污水絕不接觸皮膚 傷口防水包裹
【怎么做】
◆避免接觸感染
>飯前便后、接觸垃圾或動物尸體后,用肥皂+流動水洗手;
>絕對不可用洪水洗手、洗臉、洗滌物品;
>避免手腳長期泡污水;
>若需涉水,穿膠靴膠手套,事后徹底清潔;
◆及時處置傷口
>用防水材料包裹傷口,避免接觸洪水;
>若傷口接觸污水,立即用清潔水+肥皂沖洗;
>紅腫、流膿速就醫,評估破傷風風險;
◆緊急就醫信號
>發熱、嘔吐、腹瀉、皮疹;
>皮膚潰爛、持續腹痛;
防蚊防蟲:阻斷傳染病源
【劃重點】
垃圾污物清除 滅蚊蠅鼠
【怎么做】
◆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減少感染機會;
◆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開展滅蚊蠅鼠工作;
◆住所安裝紗窗防蚊帳等,涂抹防蚊劑;
◆盡量清除住所周圍的污水,清除垃圾污物;
◆室外穿長衣褲,暴露在外的皮膚涂抹防蚊劑;
◆野外勞動時要扎緊褲腿、袖口,防止蟲類叮咬;
預防這4類洪水過后高發的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
>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傷寒和甲型肝炎等;
>防止“病從口入”,不飲用不潔的水源,不食用受污染或變質的食物
◆蚊媒傳染病
>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和瘧疾等;
>注意防范蚊蟲叮咬,及時翻盆倒罐清理積水;
◆皮膚病
>濕疹、腳足癬乃至丹毒等皮膚炎癥;
>皮膚不要長時間在水中浸泡,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要及時脫離污水環境,擦干皮膚,預防真菌和細菌感染;
◆自然疫源性疾病
>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和血吸蟲病等;
>其病原體來自老鼠等野生動物以及牛、豬等家畜攜帶的細菌;
重返家園安全指南
【劃重點】
斷電驗房 居家消毒
【怎么做】
◆房屋安全排查
>斷電后檢查地基、墻體裂縫,確保房屋牢固性;
>不進入淹水地下室(觸電風險高);
◆用電安全檢查
>斷電后對屋內用電設施逐一仔細檢查;
>如果屋內電線、插座、電器等被水淹過或嚴重受潮,不要急于用電,須晾曬幾天,必要時請專業人員重新布線和檢測維修;
◆環境徹底消殺
>墻面/地面:清污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30分鐘后清水沖洗;
>衣物:耐熱衣物煮沸15分鐘,其他肥皂搓洗后暴曬4小時;
◆心理調適
>保證睡眠規律,接納焦慮情緒;
>若失眠、絕望感持續,尋求專業心理援助;
(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國家應急廣播、齊魯壹點)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