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見過有人突然停下手中的動作,眼神呆滯,仿佛短暫“掉線”,過幾秒又恢復如常?這很可能是失神發作在作祟。作為一種常見的癲癇發作類型,失神發作常被誤認為是“走神”或“發呆”,但它遠比我們想象的更需要關注,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失神發作屬于癲癇的一種類型,其特征是短暫、突然的意識喪失,發作時患者往往毫無預兆地中斷正在進行的活動,如說話時突然停頓、吃飯時碗筷懸在半空、走路時突然駐足。此時,患者雙眼凝視、眼瞼顫動,偶爾伴有輕微的手部動作或頭部前傾,但不會摔倒或抽搐。這種發作通常僅持續數秒(一般不超過30秒),結束后患者會立刻恢復正常,繼續之前的活動,且對發作過程毫無記憶,就像時間被“偷走”了一樣。
誰容易“中招”
失神發作具有明顯的年齡傾向,兒童期是發病高峰期,尤其是6-12歲的孩子。這一階段大腦正處于快速發育時期,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更容易出現異常放電。據統計,約1%-6%的癲癇兒童會經歷失神發作,且女孩發病率略高于男孩。此外,有癲癇家族遺傳史、腦部曾受外傷、患過腦炎等疾病的人群,患病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失神發作通常與遺傳因素關系密切。大腦神經元的異常放電是導致失神發作的直接原因。大腦中的某些神經遞質失衡,或者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存在先天或后天的異常,都可能引發這種異常放電。
如何發現和診斷
如果孩子頻繁出現“愣神”現象,家長務必提高警惕。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專業檢查:
腦電圖(EEG):是診斷失神發作的“金標準”。發作時,腦電圖會出現特征性的雙側對稱同步3Hz棘慢波綜合,即使在未發作時,通過過度換氣、閃光刺激等誘發試驗,也能提高異常腦電波的檢出率。
影像學檢查:如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斷層掃描(CT),幫助排查腦部是否存在結構性病變。
臨床癥狀評估:醫生會詳細詢問發作頻率、持續時間、伴隨癥狀等,結合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科學治療與管理
那么,診斷失神發作后,如何治療和管理呢?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藥物治療:是控制失神發作的主要手段。常用藥物包括乙琥胺、丙戊酸鈉、拉莫三嗪等,能有效減少發作頻率,甚至實現臨床治愈。藥物治療需嚴格遵醫囑,切忌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免引發更嚴重的發作。
手術治療:一般不建議手術治療,對于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生活干預: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長時間玩電子游戲、熬夜;減少情緒波動,保持心態平穩;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但要避免游泳、登高、騎車等危險活動。
定期復查:每3-6個月復診一次,監測藥物療效、評估副作用,并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失神發作預后
多數失神發作患兒通過規范治療可實現臨床治愈,青春期后約70%-80%的患者發作完全緩解,不影響正常生活與學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疑似癥狀,務必及時就醫,避免因誤診或延誤治療影響預后。
總之,失神發作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通過醫學手段與生活管理的結合,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正常成長、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用科學驅散誤解,用關愛守護健康,幫助每一個“短暫掉線”的生命重新連接美好的世界。
【鏈接】
失神發作的危害
癲癇的失神發作,是指患者的肌肉失去了意識,表現為患者突然發生和迅速消失的意識障礙。失神發作時,通常會出現肌張力突然喪失的情況,且發作時間比較短暫,在5-10秒左右,同時患者會出現眼球運動限制,以及口吐白沫、瞳孔放大、唾液分泌增多等癥狀。失神發作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
意外傷害:如果患者失神發作時沒有立刻摔倒,可能會出現抽搐或者咬傷舌頭的情況,同時患者可能會失去意識,失去記憶力。
摔傷:如果患者在失神發作時摔倒,則容易導致身體受傷,如摔傷、骨折等,同時失神發作可能會導致患者肌張力突然喪失,出現肌肉損傷、關節損傷等情況。
其他危害:如果患者長期失神發作,可能會導致大腦缺氧,造成一定的損傷,如記憶力下降、智力下降等。因此,如果患者出現癲癇失神發作,建議及時就醫。
(曹曉燕 屈海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