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黃金護眼法則惹爭議
20分鐘就轉移 是否影響專注力
三個“20”(20-20-20護眼法則)是國內外廣泛認可的護眼方法,它建議每近距離用眼20分鐘,就眺望20英尺(約6米)外的物體20秒。
“我家孩子眼睛不行,才上小學二年級近視已經300多度了。”近日,一位母親在家長群提到自己十分矛盾,如果按照醫生說的護眼法則,去打斷孩子,會不會影響他的專注力,由此引發廣泛討論。
新學期開啟不久,孩子才剛投入學習狀態,許多家長擔憂:頻繁打斷,為了護眼而犧牲學習是否真的必要?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采訪了眼科與兒童心理研究領域專家,一起探討如何在保護孩子視力與學習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
好記憶助力好習慣 近視防控需要“組合拳”
護眼法則最早用于緩解成人的視疲勞。隨著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近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過度用眼造成眼疲勞,這個法則才被用于近視防控領域。浙江醫院眼科醫師吳震宇解釋道。
為何選擇三個“20”作為標準?科學測算之外,吳震宇認為,重要的是這串數字便于記憶,來幫助人們養成科學用眼習慣。
“傳播這樣的理念,關鍵在于形成一種用眼節律,讓眼睛定期得到休息,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吳震宇在門診中常向家長建議,年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通常只有二三十分鐘。如果家長實在不愿打斷孩子的學習,不妨讓孩子在遠眺時,思考剛剛學習中的問題,這樣眼睛得到休息的同時,大腦依然可以保持活躍運轉。
許多家長關心,能否用其他護眼方法來替代20-20-20護眼法則?事實上,一些家長投入大量精力金錢,讓孩子使用拉遠鏡、遠像屏、大路燈等輔助“外掛”,實則忽略了戶外活動對于近視防控的重要性。吳震宇指出,護眼法則中的“20”凸顯了“大戶外”的理念,只有在遠眺和充足光照的共同作用下,戶外活動才是有效的近視防控方式之一。
吳震宇強調,近視防控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藥物、光學等醫學手段的干預,也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調整。如果舍棄其中任何一塊,都無法實現綜合防控效果。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況也有所不同,只有全面且科學地落實近視防控的每一個環節,孩子的眼健康才能真正獲益。
避免“一刀切”管理孩子 推薦分段式學習
三個“20”護眼法則中,每20分鐘休息是基于一個平均水平。例如一個五周歲的孩子,他的專注力水平也就10分鐘左右,適當打斷是合適的。但有的孩子專注力比較好,能夠持續學習30分鐘,這時候就不建議家長“一刀切”了。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臨床專家、兒科主任醫師方妍彤指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專注力各不相同,可以通過簡單公式進行測算。孩子的實際年齡乘以2,即可大致得出專注時長。”家長也可以觀察孩子一周的情況:從孩子開始寫作業到出現走神、發呆或做小動作的時間,計算出孩子日常的專注力平均值。方妍彤建議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去靈活調整休息間隔。
開學后,許多家長關心如何讓孩子高效學習。方妍彤認為,20-20-20法則與學習是有共通之處的,她更提倡孩子分段式地去完成作業,可借助“番茄鐘”做好時間規劃,不必一口氣做完。當專注力開始分散時,適當休息反而有助于保持后續學習的高效性。
“很多家長往往喜歡先讓孩子放學做完作業再獎勵出去玩,這時候天也黑了,不符合戶外活動來做好近視防控的條件了。”在方妍彤看來,讓孩子在做作業之前先出去運動,運動量和時長設置在微微出汗的狀態,更有助于進入之后的學習狀態。
春季是孩子長高的關鍵期,良好的睡眠對視力、身高和注意力都至關重要。此外,家長要避免讓孩子帶著情緒學習。閱讀或寫作業勞累后,讓孩子多看看大自然的綠色植物,能促進多巴胺分泌、提升專注力,又能緩解情緒,一舉三得。(鄭佳穎 陳雨虹 丘華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