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國際肺癌關注月,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2024年國際肺癌關注月的活動主題為“重視肺癌早篩,規范肺結節診療”。
導致肺癌第一位的因素是吸煙
肺癌已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排名第一的癌癥。在我國,肺癌新增和死亡病例均位居惡性腫瘤的首位。肺癌是一種可防、可篩、可治的疾病,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
“早期肺癌病變小,幾乎沒有癥狀,只能通過胸部CT檢查發現。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出現一些癥狀,咳嗽、咳痰、胸悶較為普遍,痰中帶血、咳血較為典型,需引起足夠重視。導致肺癌第一位的因素是吸煙,肺癌患者中85%有吸煙史,包括吸煙和已戒煙者。數據顯示,與從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的肺癌發生風險高10倍以上。其他因素還包括家族遺傳缺陷、空氣污染、高危職業因素(礦下作業、放射性作業崗位、油漆工等)、慢性肺部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微環境污染,如廚房小環境內煤焦油、煤煙、烹飪的油煙、室內氡氣等均可成為女性肺癌的危險因素。
由于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70%-80%的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與癌癥分期有很大關系,越早發現就意味著長期生存率更高。如果肺癌在早期得到診斷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早期篩查在肺癌防治中至關重要
早期篩查在整個肺癌防治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1,北京)》中,建議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以便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降低肺癌的發生發展。
一級預防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控煙,吸煙者請及時戒煙,戒煙越早越好,不吸煙者盡量減少接觸二手煙。采用健康的烹飪方式,做飯時要開抽油煙機,盡量少用爆炒、油炸的烹飪方式,多采用蒸、煮、燉等方式。其次,避免室內外空氣污染。減少暴露于PM2.5污染,裝修建議選擇綠色環保材料。第三,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同時,加強職業防護措施,避免危險因素暴露。對于職業高風險人群,建議濕式作業,加強通風,并佩戴防護設備。二級預防就是要定期篩查,建議35歲后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存在吸煙、有肺癌家族史等危險因素人群,或出現干咳、嗆咳、痰中帶血或咯血、胸痛等癥狀,應更早進行篩查,發現異常,定期隨訪,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大約90%的肺結節是良性的
肺結節并不意味著就是癌癥,大約90%的肺結節是良性的。肺結節是指在肺部影像中看到的小于2厘米的局部密度增高區,就像肺里出現了一個小“斑點”或者“陰影”。通常來說,肺結節的大小和形態可以通過CT影像顯示出來,結節可能是圓形、橢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狀的。
雖然大部分結節是良性的,但也有一小部分結節是惡性的,可能預示著早期肺癌。當醫生在CT中發現肺結節時,通常會根據其大小、形狀、邊緣特點等特征來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或監測。較小、邊界清晰、形狀規則的結節通常是良性的,不需要過多擔心;而較大、不規則、邊緣模糊的結節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其性質。
面對肺結節,重要的是遵循醫生的建議。醫生通常會根據結節的特征和患者的健康狀況來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以監測結節是否有增大或形態變化。而如果結節在監測過程中發生了變化,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檢查,例如PET-CT或者穿刺活檢,以確定結節的具體性質。
對于某些結節較大的患者,或者有吸煙史、家族癌癥史的人,醫生可能會更加謹慎,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建議進一步的影像檢查,或者定期隨訪,監測結節變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