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 吳巧娟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又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松。
哪些人更容易患骨質疏松?第一,絕經后的骨質疏松癥,常見于絕經后的婦女。第二,老年的骨質疏松,特別是七十歲以后的老年人。第三,特發性的骨質疏松,原因不明確,多發于年輕人。第四,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繼發于多種因素,如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長期飲酒等,這一類型的骨質疏松就可發生于各種年齡層。
骨質疏松有哪些危害?
骨關節疼痛:由于機體內的骨含量減少,可能會導致骨骼的硬度降低,當患者過度活動時,可能會增加骨骼之間的摩擦,引起骨關節疼痛。
活動受限:當患者骨骼硬度較低時,患者長期行走或者負重,會導致疼痛加重,出現活動受限。
影響睡眠質量:隨著患者關節疼痛部位的加重,可能會導致患者難以入睡,對其睡眠質量造成影響。
易骨折:可能會導致骨骼變得脆弱,當全身某個骨骼受到磕碰時,容易發生骨折。
脊柱變形:隨著患者骨密度的下降,可能會導致骨質壓縮引起脊柱變形,出現駝背。
骨質疏松癥有什么表現?
骨痛?:患者長期持續、反復感到腰背痛,通常由骨質流失引起,這些骨痛通常是全身性的,也表現為靜息痛,部分患者的疼痛是彌漫性的,沒有唯一固定的痛點。
駝背?: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會不斷丟失脊柱的骨量,從而導致脊柱壓縮性骨折,甚至出現變形,患使者出現駝背等脊柱畸形。
骨折?:輕微的外力和簡單的運動都可以導致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會比常人長,容易發生繼發性骨折,即脆性骨折。
呼吸功能下降?:多數患者長期骨質疏松,可導致胸椎、腰椎壓縮變形,甚至隨著胸部變小,患者肺部呼吸功能減弱,出現胸悶氣短。
骨質疏松和體重有什么關系?
太瘦或者太胖都容易發生骨質疏松。首先,瘦的人脂肪少,雌激素水平偏低,破骨細胞活性增加,骨密度比正常人要低;其次,瘦的人體重輕,骨骼強度小,更脆弱。而越瘦的女性肌肉存量也偏低,上了年紀后,肌肉量也下降很快,絕經后骨量丟得更快。此外,體重輕的人,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也會下降,如果再缺乏鍛煉,年老后肌肉流失加速,骨質疏松發生的概率也很高。而肥胖人群,盡管脂肪儲量豐富,有觀點認為是可促進骨形成,預防骨質疏松癥,減少骨折風險。 但是,肥胖也會導致多種促炎癥因子高表達,增強破骨細胞活性,導致骨吸收增強,骨量減少,也會引起骨質疏松。因此,預防骨質疏松癥,保持骨骼健康,要保持體重指數處于正常范圍,太瘦和太胖都不好。
如何發現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一般可以通過?癥狀、骨密度和X線檢查?來發現。
癥狀?:如果患者出現腰部無力、身體乏力、腰部疼痛等癥狀,可能提示患有骨質疏松。
骨密度?:通過骨密度檢查,絕經后女性如果骨密度T值小于-2.5,可以診斷為骨質疏松。
X線檢查?:X線檢查可以明確是否有腰椎、髖部骨折的情況,如果有中軸骨壓縮性骨折或者脆性骨折,可以直接診斷為骨質疏松。
如何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我們通常是指的原發性骨質疏松,它的發病跟我們從小的骨量的累積,營養狀況、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日照、運動,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絕經的時間和年齡都有關系。
所以,不同的人群要預防骨質疏松,策略是不太一樣的。青少年,要保證生長發育需要的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育齡期婦女,即使在有足夠的日照的情況下,也要適當地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圍絕經期的婦女,除了補充基礎的鈣和D之外,要適當地到專科醫院就診,使用抗骨質疏松的藥物,預防過量的骨流失。
骨質疏松如何治療?
治療骨質疏松需要結合生活方式調整、骨健康補充劑添加、藥物干預和康復治療共同進行。
生活方式調整?:包括增加鈣攝入、加強體育鍛煉、多曬太陽、預防跌倒等。
骨健康補充劑添加?:如維生素D、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等。
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抗骨質疏松藥物,如鮭魚降鈣素等。
康復治療?:物理治療如脈沖電磁場、體外沖擊波等,有利于改善骨量。
骨質疏松怎么補鈣?只要在醫生指導下,規范、合理補鈣,就不會產生這個問題。補鈣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超劑量補鈣,的確會在膽囊、腎臟等部位沉淀結石,如果鈣劑補充比較多的患者,也可定期做血鈣和尿鈣檢測。
適合骨質疏松患者的運動類型有:有氧運動、肌力增強運動、平衡運動等。規律及適度地體育鍛煉有助于改善骨密度和骨骼質量;提高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減少患者摔倒和骨折的可能性。
總之,不管哪個年齡階段,都應當踐行“骨健康”理念,合理營養,加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讓骨骼健康貫徹生命始終。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適當的醫療干預,顯著降低骨折的風險,最終營造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充分保障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關注骨骼健康,遠離骨質疏松癥的威脅。
(曹曉燕 屈海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